以下是截至 2025年6月10日,中国最热的15条新闻:
1.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通话 🇨🇳🇰🇷
概述:2025年6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举行电话会谈 。
主要内容:
- 习近平再次祝贺李在明当选,强调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两国建交33年来超越意识形态与制度的差异,在多个领域实现合作共赢 。
- 他提出四点倡议: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加强战略互信;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人文交流 。
- 李在明对此表示高度认同,称将重视双边关系,增进民众感情与合作成果。
背景及意义:这是两国关系密切交往的延续,有助于稳定东北亚局势,并为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注入新活力。
2.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 ✈️🚄
概述:2025年6月10日08:32,第 75052 列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站发车,标志着累计开行突破 11 万列,货值超过 4500 亿美元 。
细节亮点:
- 中国境内128座城市参与,通达欧洲26国229城、亚洲11国100多城;国内外通道“三纵三横”网络格局初步形成。
- 国内六大口岸如满洲里、霍尔果斯等能力提升,数字化通关形成,通关时间从半天压缩到30分钟内。
- 货物类型覆盖53类5万余种,包括家电、高端装备;运行效率提速30%,货柜价值提升41%。
背景及意义: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开放的重要成果,为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提供强劲支持,同时为沿线国家带来物流、产业升级机会。
3.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伦敦启动
概述:2025年6月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代表在英国伦敦正式启动首届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会议 。
关键聚焦:
- 双方在兰开斯特宫会议,历时六小时以上,聚焦关税、科技、稀土等领域议题。
- 会谈背景是此前在日内瓦达成部分关税缓和协议,但双方在高科技出口管制、稀土战略等仍存在较大分歧。
意义点评:这是中美在贸易争端后重启对话的重要信号,表明双方探索缓和贸易摩擦并恢复对话渠道,以稳定全球经济预期。
4.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在联合国举行
概述:2025年6月9日,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由中国倡议并联合80多个国家通过 。
活动亮点:
- 外交部长王毅视频致辞,呼吁文明平等、对话交流,联合国内外开展展览、演出等庆祝活动。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联大主席菲勒蒙等在会上呼吁“文明互鉴”,展览展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的沉浸式长卷。
意义分析:该节日的设立为不同文明间对话提供固定国际平台,助力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与和平共识构建。
5.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合肥开幕 🌐🧠
概述:2025年6月10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以“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为主题,在安徽合肥开幕。这是大会首次移师中部及长三角地区 。
主要内容:
- 举办开幕式、主论坛、14场分论坛及“科技·点亮网络文明时空”活动。
- 主论坛邀请专家、网络平台代表、青年学生等,发布年度优秀案例和青年倡议,并发起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月。
- 分论坛覆盖网络法治、人工智能、信息保护、网络辟谣等多项议题;通过徽文化艺术活动融入网络文明主题 。
- 6月9日夜间,骆岗公园举行主题活动,通过黄梅戏《六尺巷》、沉浸体验场景等形式展现文明价值。
意义解读:大会将网络文明建设推向深入,通过制度设计与文化实践,推动网络空间更健康、安全、文明的发展,彰显数字时代治理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6.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 🏡
概述:2025年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近年来首次整合“养老+托育”政策,意在完善覆盖“一老一小”的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内容:
-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加快扩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托育设施,力争10年内大城市普惠托育覆盖 80%以上社区。
- 医养结合与护理资源: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比例不低于 80%,提升失能老人长护质量,推广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
-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通过土地、财政、用工、运营机制等政策支持非营利机构参与,构建稳定可持续发展模式。
背景与影响:面对老龄化加剧与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供需结构倒挂亟需政策干预。本次意见整合推进养老与托育资源共建共享,将缓解“奶荒”“托荒”,提升家庭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7. 2025年高考结束,多地启动阅卷工作 📝
概述:全国高考于2025年6月10日全部结束,各地同步启动阅卷工作 。
部署细节:
- 各地设立阅卷点并部署机器扫描与人工评阅相结合方案,如安徽省使用高校联盟分科评卷,新疆等地同步开展线上阅卷。
- 山西省评卷将于6月10日至24日进行,贵州省加入AI辅助质检,并开启“人工+AI”双重机制。
- 预计6月25日,全国主要省份陆续公布各科成绩及批次控制线,模拟志愿填报已在6月13日启动,志愿填报与正式填报将于6月底前完成。
意义:首次大规模采用AI质检、有的省市提前部署线上评阅,有助于提高阅卷效率、减少误判。这预示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迈入更高阶段。
8. 第四届“AI+钢铁”大会在杭州召开 🔧
概述:2025年6月5–6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钢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大会在杭州召开,聚焦“AI+钢铁” 。
亮点要素:
- 发布首个行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体系,涵盖资源保障、产线智能化、数字运营等5个能力域、32项子能力,用于量化评估企业数字化水平。
- 提出推动“AI+制造”“AI+运营”等融合路径,协同提升行业降本增效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 出席嘉宾包括协会领导、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联盟将500余个数字化转型方案中精选的285个典型案例推动行业应用。
趋势分析: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需求下,AI驱动成为钢铁业高质量转型新动能,标准建立与经验推广或将形成行业模版。
9. 中美经贸磋商聚焦稀土与科技出口管制 ⛏️
概述:2025年6月9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在伦敦首次启动,核心议题包括关税、稀土出口与高科技产品控制 。
谈判亮点:
- 美方提议放宽AI芯片和EDA软件出口条件,以换取中国恢复稳定稀土出口供应 。
- 中方则强调维护自身战略资源安全、不接受有条件限制,稀土供应成为主要博弈焦点与谈判筹码。
意义评估: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中国产量全球占比超60%。此次磋商若能实现制度化机制,将有助于稳定供应并改善全球科技供应链,减少市场波动。
10. 德国企业将华研发设立为投资新热点 🇩🇪
概述:多家德国企业正将中国作为研发中心,并以“在中国为世界”推动全球化布局 。
具体实例:
- 德国商会代表马铭博透露,德企更多将资金和资源投向广州、深圳等地开展技术合作与本地化研发布局。
- 欧莱雅、明治、依必安派特等外企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或创新中心,与本土企业合作创新并全球推广 。
- 德中(欧)交流论坛、新设场馆、技术转化示范区持续推动,体现中国创新环境对外资的强吸引力。
趋势意义:德企投资模式正由产能扩张向研发投入升级。中国市场不仅是消费大国,更成为全球创新试验场,这或将促进国际研发资源重组与本土科技产业协同提升。
11. 外资“在中国、为世界”创新行动加速落地 🌍🔬
概述:2025年1–4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达18,832家,同比增长12.1%,外资企业加快布局战略研发中心 。今年多项支持政策同步推进,强调“在中国研发、向世界输出”战略。
亮点:
- 政府出台《稳外资行动方案》,扩大鼓励外资产业目录,覆盖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
- 上海鼓励跨国总部集聚研发、财资、供应链等多功能中心,商务部支持经开区优先引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项目。
- 欧莱雅、明治等跨国公司设立中国研发基地,支持技术突破与全球推广。
意义解析:中国正由吸收外资向引导外资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转变,外企借助中国优势开展研发,为全球市场打造中国样板,提高创新生态整体竞争力。
12. 中国CPI持续回落:5月同比下降0.1%
概述: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2025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环比下降0.2%。核心CPI(剔除粮油价)同比上涨0.6%,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
数据细节: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4%,其中鲜菜降8.3%、粮食降1.4%;非食品价格基本持平。
-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5%,主要源于交通租赁、旅游、飞机票等价格回升。
- PPI(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4%,压力仍大。
影响解读:CPI回落对抑制通胀形成有力支撑,但核心CPI企稳预示内需复苏有序。综合表现显示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取得成效,市场仍需关注能源与食品价格波动。
13. 高考防诈骗辟谣升级:AI监考“0分”短信骗局频现 🚨
概述:6月9日,全国多地高考结束期间,出现“AI监考判定作弊、成绩0分”的诈骗短信,冒充教育考试院发送,提醒家长付款或点击链接 。
官方回应:
- 四川、天津、海南等省教育考试部门发布紧急辟谣,强调教育机构不会通过短信方式送达作弊处罚信息。
- 公安机关提示:切勿点击短信内链接,不回拨短信提供的号码,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
意义:骗子利用高考焦虑心理频发诈骗事件,对考生心理和秩序带来冲击。此次多省齐发预警,有助于提高防骗意识,也提示应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官方渠道认证机制。
14. 钢铁行业发布工业软件标准体系指南 📘
概述:6月5日,在第四届钢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交流大会上,中国钢协发布《钢铁行业工业软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行业数字化整合提供标准路径 。
指南亮点:
- 包含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及针对工业软件的标准清单和重点方向 。
- 旨在支持《工业和信息化标准要点》《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等顶层设计,统一行业数字平台建设规范。
行业意义:有助于实现软件系统互联互通,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支撑AI和智能制造在钢铁全流程落地,推动行业升级与绿色低碳转型。
15. 中德经贸交流持续深化:德国加速在华研发布局 🇩🇪
概述:德国企业活跃在华投资从扩产转向研发领域,多家在广州、深圳等设立研发中心 。
具体情况:
- 德国商会华东/华中执行董事马铭博指出,大众在合肥设最大研发中心,宝马向沈阳工厂追加200亿元用于技术创新。
- 2024年德企在华新增投资57亿欧元,同比增长25%;92%会员计划继续投中国市场。
趋势分析:德企从产能扩张向高附加值研发转型,凸显对中国创新环境和消费市场信心。未来中德合作将在绿色、数字、智能制造领域深入推进,将对稳定全球产业链具有积极作用。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