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是指退潮时到海边挖蛤蜊、抓螃蟹、捡贝类等活动。在新西兰,得天独厚的漫长海岸线和干净海水孕育了丰富的潮间带生物,非常适合华人朋友体验赶海乐趣。以下推荐新西兰北岛和南岛几处典型的赶海地点,列出可收获的海鲜种类、潮汐规律与最佳季节,并提醒捕捞限额和保护规定,助您安全满载而归。
北岛赶海胜地
- Shakespeare Regional Park 莎士比亚公园海滩(奥克兰北):奥克兰华人赶海挖蛤蜊的首选地点。这里浅滩广阔,沙质泥混合,非常适合挖掘蛤蜊和扇贝等贝类。每逢退潮,大批家庭携带铁锹簸箕来此“摸蛤蜊”,气氛热闹。满载而归后还能当场烧烤新鲜出炉的海鲜,乐趣无穷。最佳时机:低潮前1小时抵达,跟随退潮线挖掘。收获:蛤蜊(pipi和cockle居多)、偶见海螺。设施:公园有厕所和烧烤区,适合全家出动。注意:遵守贝类限额——在奥克兰所在的Auckland渔区,每人每天最多50只蛤蜊(cockle)(该区目前对Cockle有禁令休养,采集前需查新规)。采挖后请用清水吐沙处理蛤蜊,避免过量捕捞以保护资源。
- Whatipu 瓦蒂普海滩(奥克兰西):这一偏远黑沙海滩不仅风景壮丽,还是野生青口贝(贻贝)的宝库。需经一段碎石路步行15分钟抵达海边岩礁区,在礁石上可见成串附着的大颗青口(绿壳贻贝)。最佳时间:低潮时礁石裸露才易采摘。现场可徒手摘取,用小刀撬下贝壳即可。每人每日限采25个青口,切勿贪多。Whatipu地处偏远,手机无信号,无设施,请结伴并提前告知他人行程。退潮后涨潮迅速,注意潮汐避免被困。采摘时站稳,小心青苔滑倒。
- Army Bay 军营湾(奥克兰Whangaparaoa半岛):临近Shakespeare公园的另一宝藏滩涂。退潮时在岩池和石缝中可以找到海胆(kina)和螃蟹。当地华人曾踩点发现,此处礁石下藏匿大量海胆,用小铲轻轻一撬即可收获。窍门:提前查询“Omaha Beach Low Tide”时间(同一海域),建议在最低潮前1小时开始行动。穿戴潜水袜或沙滩鞋保护脚部。海胆可生吃作刺身或蒸蛋,味道鲜美,但每人每日限50颗。此外偶见岩石蟹和小章鱼。记得带手套,处理海胆和岩石螃蟹时避免被刺或钳夹。
- Kawakawa Bay 卡瓦卡瓦湾(奥克兰东):这里出产个头特别大的蛤蜊,深受赶海客喜爱。退潮时滩涂露出即可下去开挖,每只蛤蜊都有掌心大小,十分肥美。推荐全家总动员带铲子篮子采集。挖累了还可顺道去附近Clevedon品尝知名生蚝(有生蚝养殖场直销)。注意:蛤蜊采集限额遵守50只/人(奥克兰区)或150只/人(其他地区)。该地点属Auckland区,应以最新法规为准,如有禁采要避开。最佳季节为夏季,退潮在上午时体验最佳。
- Waipu Beach 怀普海滩(奥克兰以北,北地):全北岛东岸最著名的捕蟹圣地。沙质平缓的滩涂盛产沙蟹(paddle crab),夏季傍晚时分可看到不少华人架设蟹网垂钓。Waipu海域潮差较大,低潮时可徒步很远。最佳捕蟹季: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盛夏,螃蟹肥美活跃。夜间退潮时,用鸡架做诱饵放入蟹笼沉海,十几分钟收网一次,经常“满篓而归”。需注意安全:2015年曾有华人在Waipu赶海溺亡,促使当地加强安全教育。下水抓蟹一定穿救生衣、结伴而行,并留意潮水和天气。另外,新西兰法规禁止捕捞抱卵雌蟹,个体过小应放生。怀普海滩人烟稀少,无公共设施,垃圾记得自带走,做个Tidy Kiwi。
(其他北岛赶海地点:北地沿岸如Pakiri Beach有人抓章鱼、捡青口和蛤蜊;丰盛湾局部海域曾出现有毒藻华,政府警告过一些地区贝类暂勿采食,出行前宜查询MPI通告。总体而言,新西兰沿海几乎处处可赶海,但一定要遵守禁采区和尺寸、数量规定,保护海洋资源。)
南岛赶海胜地
- Kaikōura 凯库拉(南岛东海岸):凯库拉毛利语意为“吃龙虾之地”,顾名思义这里的**岩龙虾(Crayfish)驰名全国。在凯库拉沿岸的岩礁,退潮时常能看到岩石下藏着大只海龙虾的触角。当然徒手捉龙虾风险和难度较高,通常需穿潜水服下水翻石找寻。如果运气好,在极低潮的岩池边也可能逮到小龙虾。法规:每人每日可抓6只Rock Lobster,须量尺寸,抱卵母龙虾必须放生。凯库拉也是捡鲍鱼(pāua)的好地方,新西兰黑鲍多栖息于潮间带岩石缝,退潮时无需潜水即可徒手摸到(如在但尼丁New Plymouth等地的礁石区也有华人徒手摸鲍成功案例)。鲍鱼规定:每日限10只,壳长须≥125mm方可取。凯库拉适合夏秋清晨赶海,潮水低时能发现海胆、海星、八爪鱼等丰富生物。沿海公路边有不少停车湾和观景点,可直接下到岩滩。注意海浪和礁石湿滑,切勿在未知水域贸然下水。
- Christchurch 周边海滩:基督城附近并非典型热带海岸,但在坎特伯雷大平原入海口一带也有赶海机会。比如Spencer Park和Waimakariri河口处的泥滩盛产蛤蜊(Cockles),每年夏天有家庭拎桶来此挖蛤。坎特伯雷地区蛤蜊日限量150只/人(曾有人非法超量捕捞上万只被重罚)。基督城东郊Sumner附近礁石区在退潮时可捡到青口贻贝和少量海胆——有华人分享曾在基督城不远的某海滩捡青口,数量之多让人震惊。New Brighton码头一带夜间也可放网抓螃蟹(有视频记录当地华人用鸡腿诱饵在New Brighton抓到不少螃蟹)。基督城的赶海资源相对北岛稍逊,但胜在离城市近,可随时亲近海洋。注意沙滩挖蛤蜊要等退至最低潮,并远离河口急流区域。
- Otago 奥塔哥半岛 & 南部海湾:但尼丁附近的Waitati 湾(Blueskin Bay)以巨量蛤蜊(俗称鸟蛤)闻名,退潮时露出的泥滩上挖一下往往能收获满满,让人“挖到手软”。当地对蛤蜊限额为50只/人(奥塔哥属Auckland/Coromandel区除外则150,但出于保护采取更严格50只规章)。许多南岛华人喜爱到Waitati体验赶海乐趣,记得带上靴子和小铲,满载鲜美鸟蛤回家煲汤或清炒都是美味。奥塔哥半岛周边海滩岩岸也可在退潮寻获海胆、鲍鱼等,高级海产如鲍鱼在南岛不少地方需潜水获取,但Catlins卡特林斯一带某些隐秘礁区退潮也有黑鲍藏身(需当地人指点且严格遵守大小限制)。南岛水温较低,赶海季节以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气温较暖时期为宜。做好保暖,选择风平浪静的晴天出行。
赶海须知与安全:新西兰对休闲捕捞有完整法规,各类贝类和海鲜都有每日数量上限、尺寸要求和禁采期/区。建议下载官方的“NZ Fishing Rules”手机App,随时查询所在地的捕捞规定。赶海前查看潮汐表(如App“NZ Tides”)选择退潮最低点的时段,并至少提前半小时到场踩点。准备好工具:铁锹、漏网筛、手套、水桶,以及防滑水鞋。切记安全第一:特别是下水抓螃蟹或鲍鱼时,必须穿救生衣、结伴行动,防范潮水突变和暗流。如果对海况不熟,不要贸然涉深水。采集到的海鲜遵守限额,不捕捞幼小个体和抱卵母蟹,爱护海洋生态。离开时务必带走垃圾,保护环境。只要做好功课,赶海将成为您在纽村生活中既解馋又健身的趣味体验!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