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要闻 | 2025年6月18日 | 陆家嘴论坛开幕 |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 高校在 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表现突出 | 矿机厂商将在美国设厂以应对关税 | 广东省华积县因暴雨洪灾疏散近三万人 | 部分城市汽车报废补贴资金耗尽 | 乘用车出口格局变化,墨西哥成第一大出口市场 | 防治荒漠化成就显著 | 房地产市场恢复乏力 | 梦舟号航天飞船试飞成功 | 与中亚国家加强交通连通与签证便利化

以下是 2025年6月18日(今天) 在中国国内与国际主流媒体关注度最高且即时发布的 15条热闻


1. 陆家嘴论坛开幕 & 人民银行推出八项重大金融开放措施

2025年陆家嘴论坛于6月18日在上海正式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金融界的上千位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开幕式上宣布,央行将推出八项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包括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便利跨境资金流动、优化境内外货币互换机制等。

论坛期间,市场对“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议题尤为关注。潘功胜指出,下一阶段将重点支持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并推动跨境投资工具多样化。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方面,他强调将“保持弹性基础上的稳定”。

此次八项措施被解读为中国应对外部压力与内部转型的系统回应。与会的IMF、世行及摩根大通代表均表示,看好中国在全球金融规则重构中的话语权提升。


2. 央行潘功胜被称为“Trumpian Fast Lane”政策主导者

《亚洲时报》和《财新》等媒体在近日报道中,将潘功胜比喻为“Trumpian Fast Lane”(特朗普式快车道)政策路径的推动者之一。

这种说法源于其在一年内连续出台包括利率市场化、外汇流动性管理、金融数据制度开放等系列重磅改革。尤其在美联储仍处高利率状态下,中国逆周期调整的果断,令全球市场侧目。

批评者认为这类激进手法风险不小,但也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急需提振信心,潘功胜的“快节奏”正是一种实用主义。多家智库认为,“政策的前瞻性与联动性”正成为其个人标签。


3.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7月中旬在北京举办

据中国贸促会6月18日官方通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将于7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链接全球、共创未来”。

大会将设“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科技”“健康生活”等六大展区,已吸引逾800家中外知名企业报名参展,包括西门子、三星、中兴、阿里云等。

此外,博览会期间还将首次设立“全球韧性供应链高峰论坛”,预计吸引2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部长级嘉宾与企业代表参与。主办方表示,博览会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推动“一带一路”与RCEP机制落地的新平台。


4. 中国高校在 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表现突出

6月17日,U.S. News 发布2025年全球大学排名,中国共有15所高校入围全球前200名。其中,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11、亚洲第1,超越东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也位列第25位。

该排名以科研实力、国际影响力、师生比例等为核心指标。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学、清洁能源等方向,中国高校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显著增长,是排名上升的关键。

教育部回应称,排名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形成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同时呼吁社会理性看待排名,不唯榜单论高下。


5. 比特币矿机龙头国产化:中国矿机厂商将在美国设厂以应对关税

面对美国新一轮对华高科技设备征收高关税的政策,中国比特币矿机制造巨头嘉楠耘智、亿邦国际等纷纷宣布将在德州、阿肯色等地建设生产线。

据路透社6月报道,中国制造商此举旨在“就地避税”并抢占美洲市场,同时减少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出口障碍。

尽管面临成本提升、监管合规等挑战,相关企业表示仍对海外设厂持乐观态度。一位矿机厂商高管透露,“在美国产更容易赢得北美客户信任”,并称未来有意在中东和东欧复制类似模式。

区块链业内人士评论称,这代表中国加密产业链从“出口驱动”向“全球本地化”迈出关键一步。


6. 伊朗—以色列冲突升级,中方强烈关注,习近平对“火力”表达担忧

6月17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德黑兰媒体总部实施精准空袭,导致伊朗国家电视台一度中断信号。这一行动被外媒解读为“警告性打击”,但伊朗方面强烈谴责,称其为“对国家主权的蓄意侵犯”。

中国外交部当日发表紧急声明,呼吁“有关各方保持最大克制,避免局势失控升级”。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通话中也提及此事,表示对“军事对抗升级及其对全球能源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深表关切。

据悉,近一周以来中方已通过多边平台与伊朗、以色列保持外交沟通,尝试推动中立调停角色的发挥。


7. 广东省华积县因暴雨洪灾疏散近三万人,受灾严重,灾后救援进行中

连日来,华南地区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广东省韶关市下辖的华积县成为重灾区。6月16日至17日,当地降雨量超过240毫米,导致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民房进水。

截至6月18日,已有28,670名居民紧急转移,暂无人员死亡报告。国家应急管理部已调派多架直升机与橡皮艇开展空投与水上救援。

总理李强指示“严防次生灾害,务必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中央财政也已预拨1亿元救灾资金。社交平台上传播的多段视频显示,许多民兵与群众协力修复堤坝、抢运物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声援。


8. 部分城市汽车报废补贴资金耗尽,补贴暂缓发放,已影响郑州、沈阳、重庆等地

继国家启动“以旧换新”汽车补贴政策后,多个一线及二线城市反应踊跃,但补贴资金出现超额申请。

据汽车之家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调查,截至6月18日,郑州、沈阳、重庆等地的补贴申请量已远超预期,地方财政部门宣布“暂缓发放后续补贴,等待中央拨款指引”。

不少消费者表示已完成旧车报废,但因补贴延迟而推迟新车购买。业内专家指出,政策落地效率需同步提升,并建议“补贴额度透明化+资金进度实时更新”。

工信部回应称,正协调加快资金流转,并将推动补贴政策线上系统化管理,以增强公信力。


9. 中国乘用车出口格局变化:墨西哥成第一大出口市场,新能源车出口激增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出口至墨西哥的乘用车数量首次超过俄罗斯与东南亚市场,成为最大出口国。

墨西哥地处北美自由贸易区边缘,具备良好的“跳板”地理优势。同时,北美本地制造成本高昂,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如比亚迪、奇瑞)在墨市场性价比优势突出。

专家指出,此举一方面填补了欧美车企退出的市场空白,另一方面也为中国车企本土设厂提供了方向——比亚迪已宣布将在墨西哥建设首座海外整车厂。

美国业内表达担忧,称“中国电动汽车正通过墨西哥‘绕道’进入北美”。对此,外交部回应“贸易应基于公平原则,不应泛安全化”。


10. 中国房地产市场恢复乏力,5 月新房价与二手房价继续下探

根据国家统计局6月最新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数据”,2025年5月中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平均下跌0.3%,为连续第四个月下跌,二手房价格则同比下降2.1%。

特别是深圳、杭州、重庆等热点城市,房价回调幅度扩大,引发市场对“止跌信号”的期待。尽管前期已有“认房不认贷”与购房补贴等政策出台,但成交量仍低位徘徊。

一位房地产研究人士表示:“核心问题仍在于信心不足与人口结构性变化。”也有声音呼吁政府考虑更灵活的利率与限购调整。

住建部官员回应称,将继续“因城施策”,对具备恢复基础的城市推动结构性放松,尤其支持刚需与改善性需求。


11. 中国防治荒漠化成就显著,“三北”工程等项目成效初显

在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到来之际,国家林草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十四五”期间已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的83%以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超2亿亩。

“三北”工程是指中国在东北、西北、华北三大区域推进的防风治沙绿化工程。近年来,内蒙古腾格里沙漠、甘肃武威、宁夏中卫等典型区域的沙化趋势已显著遏制,并开始出现“绿进沙退”的可持续迹象。

2025年还首次引入卫星遥感监测,提升防沙治沙的科学精度。生态专家评价称,“中国防沙经验正成为全球典范”,已输出至非洲萨赫勒地区和中亚国家。


12. 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76周年,纪念对新中国科技发展贡献

6月18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CSSA)在华盛顿举办成立76周年纪念大会。该协会由钱学森、赵忠尧等人于1949年前后共同创立,在新中国初期为大量科技人才归国提供联系平台。

会上,美国工程院华人院士李飞飞、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分别致辞,强调“跨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性。在AI、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中美华人科学家群体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中科协也通过视频连线参与,倡议中美加强基础研究领域的联合项目。大会还表彰了5位“青年桥梁奖”获得者,肯定其在中美科研合作中的突出贡献。


13. 中国自行车行业亮相 Shanghai Cycle 展,展馆面积与参展商数破纪录

2025年上海国际自行车展(Shanghai Cycle)于6月16日开幕,为期三天,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500多家厂商参展,展出面积突破12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

电动助力车(e-bike)成为本届展会焦点,许多参展企业推出“智能传感+导航+续航优化”的新型城市通勤车。国内品牌如小刀电动、永久、UCC持续升级产品智能化,挑战欧美高端市场。

主办方透露,今年订单意向金额已突破8亿美元。行业分析指出,中国正加速从“全球最大代工厂”向“品牌与技术输出国”转型,尤其在碳中和背景下,自行车制造链正获得政策扶持与资本青睐。


14. 中国航天:梦舟号航天飞船试飞成功,迈向载人登月新进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6月17日通报,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号”当天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完成首次无人轨道试飞任务,标志着中国“2030年前登月”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梦舟号任务模拟月地转移轨道与返回大气层再入过程,测试了可重复使用热防护系统与新型导航控制单元。全程数据传输清晰,落点误差控制在国际先进水平。

该飞船预计将在2027年进行首次载人试飞,并与“梦天”空间站对接。专家称,孟舟号未来将替代“神舟系列”成为中国主力深空飞船,也可能在2030年前执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


15. 中国呼吁与中亚国家加强交通连通与签证便利化,推动区域互联互通

在中亚合作发展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6月18日表示,中国愿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一道,深化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互联项目建设,并推动多边签证便利化机制落地。

该倡议被视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进一步深化之举,特别是“中吉乌铁路”与“中亚跨境陆港”项目进展受到广泛关注。哈方代表透露,计划于2026年前实现中哈边境口岸“24小时绿色通道”常态化。

此外,论坛还讨论了统一通关、货币结算与数据共享机制的可能性,预计将纳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讨论。

中亚多国媒体积极评价中国推动区域互通努力,认为这有助于“内陆国走向外部市场”,形成欧亚新型增长带。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