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万公顷农场被海外买家收购改种林木,涉及资金超7.8亿纽币

过去十年间,海外投资者在新西兰收购了超过95,000公顷的农场土地,用于林业用途,总交易金额超过7.8亿纽币。大多数土地原为绵羊与牛只养殖农场,主要集中在北岛东岸(从怀拉腊帕至吉斯本)地区。

根据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公布的数据,自2015年以来,共有112份申请获得批准,其中56份涉及北岛东海岸的土地。几乎所有交易的土地原用于绵羊和牛只育种、饲养和出栏等传统畜牧业用途。虽然部分土地在出售前已种植部分林木,但并非所有土地都计划全面转为林业。

主要收购者与金额

  • Ingka集团(宜家零售商母公司)旗下的Ingka Investments Forest Assets NZ Ltd和Ingka Investments Management NZ Ltd是最活跃的买家,两家公司合计购入21,650公顷农地,支付金额达2.196亿纽币
  • Kauri Forestry Ltd Partnership(由Craigmore Sustainables Group管理)以1.005亿纽币收购了13,800公顷农地。

申请将农场转为林业用途的海外投资者需证明其投资目标为商业性林业,意即种植林木并在未来进行采伐以获取木材收益。

法案变更与监管加强

自2022年8月《海外投资(林业)修正法案》生效以来,相关申请必须通过“符合新西兰利益测试”,决策机构可酌情判定申请是否符合国家利益。

Craigmore首席执行官Che Charteris表示,许多投资者为欧洲家庭,拥有长期投资视角,希望与投资标的建立联系。他强调,新西兰农村经济需要更多资本,而海外投资者提供了发展与创新的资金支持。

Charteris还指出,其管理的投资项目由居住在当地的新西兰团队主导,确保对土地用途转换负有本地责任。他也坦言,林业转换对地方社区造成影响,但“问题不在于改变本身,而在于改变的速度”。

碳交易机制带动投资潮

新西兰农民联合会肉类与羊毛主席Toby Williams表示,海外买家之所以大量购地用于造林,是为了利用排放交易体系(ETS)赚取碳信用收益。他本人也拥有100公顷林地,但认为目前的林业种植缺乏对就业、社区结构及农场生态系统的长期考量。

Williams质疑政府对农场价值的评估逻辑,认为许多农场兼具优质“出栏地”和较陡、但能支撑育肥的“饲养地”,全盘改林将破坏这种系统。他主张应设立担保机制:若投资者未在林木采伐前完成收益兑现,需退还碳信用,以保障土地不会变成弃置资产。

环境担忧与政策批评

可持续土地使用倡议组织Mana Taiao Tairāwhiti发言人Manu Caddie指出,该体系存在根本缺陷。“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最后倒伏腐烂——两者都可能重现吉斯本所遭受的生态灾难”。

Caddie批评,许多公司囤积碳信用,只为等待碳价上涨来规避采伐义务,短期逐利心态极可能造成长期生态负担。

新西兰环境专员Simon Upton在最近发布的《Alt-F重设:新西兰林业动因审视》报告中亦指出,ETS体系基于“将长期存在的大气二氧化碳排放以森林碳储量抵消”的假设,是“根本性错误”。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