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周三发布总统公告,宣布对来自19个国家的人员实施入境限制。这一政策与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颁布的“穆斯林旅行禁令”极为相似,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
根据公告,自6月9日起,美国将对以下12个国家实施全面旅行禁令:
阿富汗、缅甸、乍得、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海地、伊朗、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和也门。
另有7个国家则适用部分限制,包括:
布隆迪、古巴、老挝、塞拉利昂、多哥、土库曼斯坦和委内瑞拉。
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视频声明称,此举是出于国家安全考量,特别是针对“未经充分审查的外籍人士”以及“签证逾期滞留者”的潜在威胁。他特别提及近日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发生的一起汽油弹袭击事件。该案嫌犯为一名名叫Mohamed Sabry Soliman的埃及男子,涉嫌对犹太活动人士实施仇恨犯罪。
尽管此次并未将埃及列入禁令国家名单,白宫在当天的闭门简报中告知犹太社群领袖称,此次限制政策的设计就是为了防范像Soliman一样背景的入境者。
部分人群可获豁免
白宫表示,获得绿卡的合法永久居民、为世界杯或奥运出行的运动员、以及已获得庇护或难民身份者可获豁免。此外,持有与直系亲属团聚签证者、双重国籍并拥有非受限国护照者、以及联合国和北约签证持有者也在豁免范围内。
政治反应与争议
美国伊朗裔全国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一政策将深深伤害无数美国家庭,尤其是伊朗裔美国人家庭,他们的亲人将因国籍遭到任意拒签或在入境口岸遭遇种族歧视。”声明强调,国籍本身无法证明个人是否构成安全威胁。
纽约民主党众议员丹·高德曼也公开批评称:“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本质上就是想把非白人拒之门外。这不仅是种族替代理论的一部分,也是转移公众视线、掩盖其减税政策引发财政赤字的手段。”
再提“伊斯兰恐怖分子”,旧调重弹
特朗普曾在第一任期试图以“防范伊斯兰恐怖分子”为由,对多个穆斯林国家实施旅行禁令,引发大规模抗议和诉讼。最终,美国最高法院在2018年以微弱多数支持了经过修改版本的禁令。
如今,在竞选第二任期期间,特朗普重提旧策。他在本周的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将恢复旅行禁令,有人称之为特朗普旅行禁令,以阻止激进的伊斯兰恐怖分子进入我们的国家。”
附带限制:哈佛大学案再起波澜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旅行禁令的同时,特朗普还签署了另一项总统公告,禁止国际学生赴美就读哈佛大学。这延续了其政府与哈佛大学长期以来的对抗,包括早前一度试图撤销哈佛招收国际学生资格的举措。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