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盟友到分手: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兄弟情”
回顾过去一年多,中美互联网上最热闹的政治组合之一当属“马特”——伊隆·马斯克与唐纳德·特朗普。两人的“兄弟情”起源于2022年底:马斯克入主推特后,第一件事便恢复了特朗普的账号,后者随即宣布再次竞选总统。2024年大选中,马斯克更是斥资2.59亿美元助力特朗普连任(根据FEC文件,成为历史上最大总统竞选赞助人之一)。特朗普胜选后立即兑现承诺:2025年1月20日就职日,他签署行政令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由马斯克牵头,目标是“削减政府开支、拆解官僚机构”。当时特朗普称赞马斯克是“干事情的领导者”,而马斯克也公开表示“我喜欢这位总统”,两人曾多次公开互动,宛如形影不离。
官宣“分手”:政府效率部的起落
然而,这段蜜月期在不到半年后画上句号。马斯克以“特别政府雇员”身份上任后,迅速在联邦政府推行裁员计划:2月1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推进大规模裁员,马斯克公开主持行动;甚至下令各部门每周上报工作进度,消息曝出时多部门无视他的通牒,马斯克警告“再不汇报就下岗”,并获得特朗普的支持。
尽管如此,政府效率部离目标还很远:官方数据称截至4月20日仅节省1600亿美元,还不到马斯克宣称的1万亿美元计划的五分之一;实际上,联邦开支与去年同期相比反而有所上升。内外争议不断。4月2日,关于马斯克即将辞职的报道甚嚣尘上,马斯克和白宫纷纷辟谣。特朗普当时也在社交媒体上力挺马斯克:“只要他愿意,想干多久都行”。
直到5月末矛盾彻底显现:5月28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宣布任期结束;5月29日特朗普发帖称5月30日将是马斯克在“效率部”的最后一天,两人正式“分手”。当天白宫发布会,特朗普对效率部成绩予以肯定,称将保留马斯克团队绝大部分成员;马斯克也表示将以朋友和顾问身份“继续关照”该部门。然而,这个“分手仪式”恰逢风暴前夜:两位昔日盟友的裂痕很快演变为公开互撕。
矛盾导火索:税改法案引发争议
促使两人彻底反目的是近日国会通过的一项综合性税改预算案(特朗普曾将其称为“大而美法案”)。该法案于5月22日在众议院通过,包含5万亿美元减税计划、7800亿美元医疗补助削减,并将债务上限提高4万亿美元。其中“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和“废止碳排放积分交易体系”是最刺痛马斯克的内容——后者对特斯拉尤其致命: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仅靠卖碳积分就净赚5.95亿美元。不出意料,马斯克对该法案极为不满。
6月3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猛烈发声,称该法案是一个“巨大而丑陋的畸形产物”(huge ugly monster),并声称其最终将使美国赤字增至2.4万亿美元。他批评立法过程“深夜火速通过,连国会议员都来不及看清内容”。马斯克还建议“弹劾”特朗普以扭转局势,激起轩然大波。特朗普闻讯不甘示弱,立即在社交媒体回怼:他指责马斯克“几个月前就知道这项法案”,并暗示对方的抨击纯属因私利作祟,“他之所以抱怨,只因为(法案)取消了电动车补贴”。特朗普甚至威胁称,在数十亿美元预算中,最简单的省钱办法就是“取消对马斯克相关企业的政府补贴和合同”。
社交媒体隔空开撕:对话与表态
风暴在6月5日达到高潮。这一天,特朗普与马斯克彻底翻脸,进行了“隔空互撕”。据新华社报道,当日马斯克发文称:“如果没有我,特朗普就会输掉大选”,“如此忘恩负义”,语气极为强硬。他甚至发起投票问粉丝:“现在是不是该在美国建立一个真正代表80%中间派的新政党?”短短一小时内就收获超过51万票。
特朗普随后以更激烈的口吻回应:“马斯克疯了!(Musk is crazy!)”他强调自己不用依赖马斯克也能赢得选举,并直接指责马斯克“忘恩负义”。特朗普还透露,正是因为马斯克不满(因NASA局长提名被撤等),所以变节抨击他。最具威胁性的是,特朗普在推文中再次提及若要缩减支出,就要“取消对马斯克企业的政府补贴”。马斯克当即回击称,如果特朗普真的扳倒支持合同,他的SpaceX将“立即退役龙飞船”(Dragon飞船)作为报复。这条消息一出,美国宇航迷和官员都炸开了锅——NASA当前载人航天高度依赖SpaceX的“龙”飞船。在各方“劝架”下,马斯克几小时后宣布改口:“不会让‘龙’飞船退役”。
支持者与舆论:两党与公众反应
这场骂战不仅国内外舆论沸腾,美政坛也发出了有趣的声音。共和党议员基本保持低调,力图淡化冲突。内布拉斯加州众议员培根援引圣经劝“远离纷争”,说自己“不会插手”;堪萨斯州参议员马歇尔将这场互撕称作“小马戏团表演”和“小减速带”;众议院竞选部门主席哈德森则表示相信争执“会平息”。整体看法是:两人曾为盟友,事情总会过去。即便是忠实的特朗普盟友也不敢公开力挺,只有德州参议员克鲁兹遗憾地说:“我希望他们能和好,否则美国会错过两人合作时能做的伟大事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主党人对此幸灾乐祸。一位匿名民主党人对媒体笑称:“这简直就是圣诞节。”乔治亚州参议员沃诺克调侃:“即使坏掉的时钟,一天也有两次是对的。”(暗指这场骂战证明马斯克有时说对话。)国会众议员麦克布莱德甚至戏称这是“大而美的决裂(Big Beautiful Breakup)”。一些民主党大佬直接公开拉拢马斯克:前智库主席罗森伯格表示,“马斯克正在扼杀这个糟糕的法案,如果他愿意,我们欢迎他”。他认为这对特朗普伤害巨大,“特朗普此刻看起来既软弱又控制不了盟友”。
普通公众中,一些网友也调侃两人“分手”的闹剧。推特上流传对话截图,“Without me, you couldn’t win”对“Without me, you’d have lost”相互怼梗图被广泛转发。在中国社交平台,粉丝戏称此事为“政治版《爱情公寓》”,看热闹不嫌事大。不过,不少人也在议论:马斯克一边反对政府打压,一边又紧密参与政府事务,这场变脸多少折射出美国政商关系的复杂和背后利益的博弈。
评论分析:恩怨迷局与未来展望
马斯克与特朗普这场“网红联手变闹剧”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从全局看,这反映了利益合作的脆弱性:马斯克当初投身政府、鼎力相助,其出发点或是为了获得政策杠杆,但当利益受损时“兄弟情”也随时翻船。另一方面,这场闹剧也给不同选民群体投射出信号:特朗普一向强硬的风格在支持者看来再正常不过,共和党内部也不愿卷入兄弟反目;而民主党则迅速把这场相爱相杀当成撕裂共和党的机会,以争取中间选民和马斯克本人。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这波操作虽然一时吸睛,但美国学者指出:多数独立及中间派选民对马斯克并不买账。福克斯民调显示只有26%的独立选民支持马斯克式的极端“削减预算”做法,《经济学人》联合调查也发现近半数选民对马斯克持负面看。这意味着,即便马斯克建立第三势力,也很难立刻搅动主流政治。
展望未来:目前看,两人剑拔弩张似暂告一段落。特朗普声称只要马斯克愿意,其留任时间可无限制;而目前政府效率部也已有新负责人被提名,不会因马斯克离开而停摆。当下最大悬念是:这一番互撕究竟会如何影响两人的政途?马斯克的“分裂投票”建议意欲何为?特朗普政府接下来会否对科技大佬采取更强硬政策?这些都有待时间检验。对于中国及全球华人而言,这场纷争除了“吃瓜”之乐外,也值得关注其折射出的美国产业政策走向:比如电动车补贴、环保监管等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中美在科技和贸易领域的博弈将因之如何调整。
总之,这场以互联网舆论为战场的“兄弟反目”戏码,让全球政坛和媒体都看得又惊又笑。一位评论称:“即使你是亿万富豪,也别轻易与政治人物联手——合作固然可助力成就,但反噬来的时候可能更大。”放在特朗普与马斯克身上,也许再贴切不过。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