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往事: 健力宝和唐僧肉,饮料零食以及食品安全

食品的大规模生产应该是在我们这一代开始出现的,相信父母小时候的计划经济时期,区域之间的人口流通很小,零食都是手工或者食品厂小规模生产的,从城市到乡村,一层一层的贩卖,很少会有零食流通到农村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都愿意下海淘金,食品饮料是最快速推向全国,而且利润高的产业。我觉得当时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就属健力宝了。

电视、流行文化与饮料

当健力宝在1984年诞生之后,就借助当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将品牌含义“健康活力”传递给中国的千家万户,作为首批运动饮料,成为“中国魔水”。

但是看下健力宝的配方:水,白砂糖,果葡糖浆,蜂蜜,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柠檬酸,氯化钾,柠檬酸钠,苯甲酸钠,安赛蜜,甜菊糖苷,日落黄),食用香精。其实就只是一般的汽水饮料,并没有很多营养物质。

品牌之所以能够突出重围,靠的是品牌形象的塑造,当这个品牌和奥运会和爱国以及运动员联系起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去买。这和可口可乐的策略差不多。当时食品添加剂的技术还不是很高级,所以看下健力宝的添加剂都还是增味和防腐的功能,没有把化学元素周期表都加进去。所以觉得8090后还是比较庆幸的。

80-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要属电视了,所以这些汽水饮料之所以能够畅销全国,靠的就是在国家级和升级媒体上砸重金推广来的,特别是在电视剧和新闻节目中间加的广告。因为收视率高,所以品牌触及的受众比较多,有些品牌将自己产品包装成时尚的标志,甚至在儿童收视时间播出,我们之前耳熟能详的零食也就此在全国推广开来。健力宝这种大受欢迎的饮料会在各个地方开设分厂,接受代工,成为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地方生产的健力宝好像味道不太好,一股肥皂味,色素也多。

唐僧肉,零食设计、口味与营养

在零食大规模生产之后,需要突出重围,就需要有越来越多的种类和设计,因为小朋友在挑选的时候,选择越多,购买的几率也就越高。所有当时零食的种类也开始越来越多。主要是利用玩乐的概念,来吸引儿童来购买。

比如说唐僧肉,大家看过西游记都知道,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但是有哪个小孩敢去想这种恐怖的事情。但是零食就无所谓了,都是豆制品的素肉,吃也就是图个乐而已。唐僧肉有点像现在的辣条,辣和咸是最能够打动消费者味蕾的零食,图的就是个刺激。

其实,营养对于零食而已并不重要。家长和老师一直会说少吃零食,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零食是副食品,也就是在大家饱腹之后,用来消遣的食品。什么样的零食能够打动大家的味蕾呢,肯定无非就是油炸、烘焙、高糖、高油、高盐的食品,这些说起来很难成为美食,但是在各种口味的调配之下,肯定能够调出一款你喜欢的味道。即使是水果干这种,大家也是要擦亮眼睛,不要去购买油炸的果干。像自然晾晒干的水果,比如说大枣、柿饼这些是更好的替换选择。

知识差和城乡差别

如果说零食不健康,那么城乡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同就造成了不合格的食品都流向乡村。如果说城市的小卖部会经常有食品监管部门去查验,估计乡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部门连查验的设备都没有。农村很多贩卖的即使像是品牌的食品,有很多是假货。因为假货或者仿冒食品的成本更低。我记得有假货业者吐槽,他们生产的蒙牛小布丁雪糕的原料其实比正品用的还要好。所以这里面的水很深。之前三一五晚会曝光的杏仁露,大部分制假产品都流入到了农村地区。

我们不应该对食品添加剂谈之色变,因为其他国家的产品也都用了很多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让食物保持时间更长,食品变得唾手可得,也就让饥饿远离更多的人。日本就是使用食品添加剂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话还是说回来了,食品添加剂只是辅助品,有没有一个规范说那些能加,加多少,有没有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来验证这些添加剂的安全,这些才是食品业最应该进行研究的。

如果让不良商家去主宰市场,那么劣币驱除良币,降低成本成为主轴的话,那么食品添加剂就为成为主角,这个量就会很难去衡量了。食品添加剂的研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追踪研究才能够得出是否对人体有害的结论,所有也就是不能立即产生伤害,但是累积在体内,经过常年累月的伤害是很难测量的,而且每个人对于这些添加剂的反应也不是一样。

知识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方,好的学校的食材都是专供的,是从农场直接采买的,有机的当然要好一些。但是大部分的城市或者乡村的学校食堂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成本太高。很多情况下,即使大家知道有些食品不健康,但是和健康食品价格高一出来,就里面默默的放下。所以在广大农村地区应该去宣传这些有机生产农作物的方式,然后把本地产的食材价格提升来,这样才能够提高农村出产高质量健康食品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收入是食品安全根本解决方式

很多本地农产品在经过和国外进口原料大农场价格低的竞争之下,都选择更低价竞争,这也就意味着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抗生素。大家可能听过很多这种消息,也就是产什么食品的公司,不吃自家的食品。我们很多情况下都觉得他们是吃多了,所以不想再吃了。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他们用了很多科技,自己不敢吃。山东寿光市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但是有消息显示,他们有些农场不吃自己家种的蔬菜。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底层互害的模式。反正自己不吃自己产的食品,弄得好吃好看点,卖出好价格不就好了么。但是他们也要想下,买的别人产的食品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别人也会有一样的想法。所以大家都是觉得自己生产的东西只要卖出去就好了,期待别人都是真实诚信的商家,不会使用食品科技。但是这样价格越来越低的话,真材实料的食品可能会越来越难活下去。

我觉得改变中国食品安全的根本途径就是提示本地食品的意识和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很多国家,包括韩国、欧洲等,之所有要设定很高的食品检测标准,不让低价的食品充斥整个市场,还有一点就是保障本国农民的利益。这些国家往往都是非常提倡食用自己国家产的食品,本地的农场品的价格要比进口的高。

本地的农产品比较容易监管,所以生产的食品安全比较好控制。而且针对每个地区的特产,都做了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比如说这个地区生产车厘子,这个地方有很好吃的龙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区域品牌。品牌的力量就是全国都想要,这样价格就上去了。

中国国内面临的问题就是,各省的农产品的特色重合度过高,需要一点一点把各个地区的品牌产品推广到全国,就会有很多阻碍。一方面,是各省之间的产品信任度,你说你们家产的鸭梨是最好的,我们这边也产。除非有一个比赛能够证明你们家产的是最好的才行。这也是大家看很多美国农场,特别热爱参加比赛。这个比赛就打响知名度,让潜在的消费者心里有了个数。另一方面,一个地方品牌火了之后,就有很多贴牌品,从其他地区进来一堆相同农产品,然后用品牌的箱子卖出去。这样不仅冲淡了这个品牌的价值,同时也让消费者如何却鉴别哪个才是正品就非常难。

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消费问题。如果国产农产品价格高了,农民会不会舍得吃,城市居民能不能买得起。斯里兰卡经济出现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总统在新冠疫情之前推行的大规模有机耕种方式,政府初衷是好的,这样能够让人民更健康,也能节省很多医疗开支。推行有机农业,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有机肥料。但是新冠疫情来袭,国家旅游收入大幅减少,入不敷出。很多农民根本买不起肥料,这样就让雪上加霜。

如果要想解决中国的食安问题,不仅要加强监管,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同时要提升居民的收入,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这个其实是个经济学问题。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世界!️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