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媒体聚焦华裔第四集:用中华美食征服全国人味蕾

新西兰媒体聚焦华裔第四集:用中华美食征服全国人味蕾

新西兰全搜索新闻直播间,Stuff新闻网是新西兰阅读量最高的主流新闻网站,上个月的访问量达到了3900万,也就按人均来说,每个新西兰人浏览了8次。华裔作为新西兰的少数族裔,在主流媒体上的版面并不多,甚至和人数的占比不成比例的。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华裔在新西兰的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华人的能见度提高。

Stuff新闻网最近拍摄了一个系列记录短片,采访和关注了新西兰的华裔群体,介绍了他们的故事。这部记录短片的名字叫做《新西兰》,第四集《中华美食》。让我们跟随Stuff新闻网的脚步,了解更多新西兰华人的历史。以史为鉴,感知未来。

阿历克斯·谭来到自己盖的烤猪烤炉前面,把手放在砌炉的砖块上面感受温度。谭先生今年70岁高龄,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烧这个高两米的烤炉,通过触摸砖块来感受炉子的温度是不是好了。上面没有温度计或者高科技温度探测器。

作为一个烧烤大师,谭先生通过他常年的经验来做出完美的叉烧。作为一门正在消失的厨艺,它是陪伴了新西兰华人在这片土地上的180年历史。最开始的烤炉是思乡的淘金人砌在奥塔哥金山附近,然后是在商品菜园里面建造,用来庆祝特殊的情形。

谭先生,操着口音很重的英文,是1979年来到新西兰的。他当时跟着姐姐一起来的这边的。烧肉在广东文化中是庆祝的一种方式。他为成百上千场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婴儿满月庆生活动、婚礼活动等准备食物。

种族关系专员廖振明是第二代华人移民,他也记得在小时候聚会上面,父亲亲自烤乳猪。他们在吉斯伯恩的华人社区聚会上每年会吃到很多次。他父亲自己养的猪,然后烤了之后,味道好得不得了。

就像和其他中餐的荤菜一样,廖振明说吃起来是酱油和蚝油以及姜蒜的味道。他还说中餐善于用到食材的各种地方,因此很美味,也很便宜。廖振明是在商品菜园长大的,他喜欢家人聚在一起给整个大家族做饭。有两个东西是中国人的全部——食物和家庭。名以食为天,家和万事兴。

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很热闹,吃饭的时候也很热闹,比如说15双筷子齐刷刷的夹菜。

广州菜是从1860年代,中国矿工到新西兰寻找财富的时候,就带过来的。

矿工的生活很简朴,但是广东菜是他们生活中的关键部分。湖区博物馆主任大卫·克拉克说欧洲的矿工因为吃潮湿的面包,主要是面粉和水,然后羊肉,很多都患上了坏血病。但是中国矿工都是吃广东菜,自己也种很多蔬菜。

布朗厨师对于中餐非常有感情,他说中餐在新西兰的味觉上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说起奥克兰的中餐厅和装饰,他能够滔滔不绝。

当问起布朗厨师他对新西兰中餐的印象时,他用充满激情正向的词汇形容,比如说“魔力、亲切、非常棒”等。他说自己最初与制作中餐的相遇是在惠灵顿新西兰银行中心楼下的叫做“魔力锅”的小吃摊。他负责包馄饨,每天要做很多馄饨。当时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餐点现在说起来都有些尴尬,比如说受欢迎的都是糖醋肉、炒饭、炒面、面条等。其实绝大部分的新西兰人都是童年时在中餐厅用餐的时候入门中餐的。

糖醋肉是布朗厨师最先能够想起的中餐菜色。“我是在农场长大的,我们经常吃土豆、胡萝卜、卷心菜、欧防风等,但是没有调味,味道很淡,所以为什么中餐吃起来非常有异域特色。“

1960年代,大部分的新西兰中心城市都有至少一家的中餐厅,主要是广东菜,到1980年代,中餐厅和外卖餐厅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城市。几乎所有新西兰人都能够回忆起儿时中餐的记忆,那些餐点让他们的食指大动。

炒饭,以及叉烧肉、糖醋肉和菠萝(咕咾肉)、馄饨、鱼翅汤、柠檬鸡、炒面、芙蓉蛋等,荔枝和冰淇淋一般是甜品。布朗厨师觉得对于大部分新西兰人来说,”鱼和薯条以及馅饼派就是大餐,这是他们从小吃到大的,但是中餐绝对是他们最开始吃到的异域风味的菜品。“

布朗厨师之后也到过中国和在中国工作过,因此对中餐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在新西兰中餐厅工作学到的技术一直跟随他到现在。

中餐是非常美味的美食,很多都是关于快速做成一道菜,以及爆炒。奥克兰”倒霉路“上的正宗的中餐厅是这个世界上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不只是气氛和环境,还在于灯光,厚重的桌子,有点脏脏的菜单,但是食物:绝对厉害,非常美味。“

布朗厨师将广式制作烤猪的方法放在了他的菜谱中。他觉得这是他觉得最厉害的10道菜的记忆之一。”天啊,烤猪是在太好吃了!外焦里嫩,非常棒。“

烤猪的工序制作繁复,非常花时间,所以才让做出了的这样不错的美食。烤猪窑包括半地下式的和完全地上式的,之前在新西兰全国有很多。但是北岛谭先生听说的可能就三座。

烤猪的烹饪是一门快消失的厨艺。在中国商品菜园逐步减少之后,烤猪窑也慢慢消失了。

谭先生说他大部分的商品菜园都已经出售了,只留下了烤炉和一些地来用于种植蔬菜。

金女士是南岛的居民,她说她的厨艺是广式菜色。她说中国移民把炒新鲜食材这种烹饪做法带到了新西兰。主要的调味料包括大蒜、姜、酱油、五香粉、八角、陈皮、香菜、蒜苗、葱苗等、她说食物是中国文化在新西兰得以传承的一种渠道。

直到1990年代之前,新西兰的中餐一直是以广东菜为主。在1980年代中期,新西兰修改了一度偏爱英国和欧洲移民的法案,这也就让很多大量的亚洲移民开始来到新西兰。所以随着新移民的加入,更广阔的亚洲味道,特别是新的中餐也开始出现。在1990年代,新西兰出现了更多有名的非南方的中餐。

比如说上海的生煎包、兰州拉面、或者大西北的中国食物。随着越来越多新移民的加入,在新西兰不仅可以吃到各地的正宗美食,比如说火锅、干锅等,以后会越来越细分各个中国城市的美食。

中餐也成了新西兰美食文化的一部分。

*文中的中国人名都是按照英语发音音译的,如果有提供准确的人名,请在留言区提醒。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世界!️

编后语:这期制作的有点水,让我翻译起来一直都是在有关叉烧的信息,希望明天的一期更有深度。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