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全搜索新闻直播间,节选之深度营文章,从创办到走向正轨,一个成熟的自媒体号是如何诞生的?艰辛、犹豫、幸福、感动…..究竟哪些是自媒体创立过程最贴切的形容词?
这次,我们将对话那些深耕于教育、人文、财经、科技、娱乐、体育、泛文化等不同领域的自媒体人,倾听他们讲述关于自媒体的那些事。我们尝试理解,他们所经历的、所见证的,以及所期望的。
本文对话《北京青年×凉子访谈录》创始人凉子,试图探寻《凉子访谈录》里的一个个出圈视频是如何诞生的、凉子从传统媒体新闻人到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人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如何理解如今自媒体行业的发展与出路。
凉子访谈录频道:https://www.youtube.com/@LiangziInterview
“我关心的陌生人”
2020年10月9日,《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在B站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的讲述者叫小沙(化名),这年刚大学毕业。小沙的妹妹在高考前突然高烧不退,被诊断出患上了白血病。小沙和家人辗转天津、长春、北京等医院,苦苦哀求医院收治。
一夜之间,这条视频播放量突破五千万。创始人凉子提到,这算是团队第一次大范围的出圈内容。视频关注度如此之高本已足够令人意外,但让凉子团队和小沙都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天,小沙妹妹治病所需的40万善款全部筹满。一条视频挽救了一个被逼至绝境的家庭。
这之后,《凉子访谈录》发布的《同样上清华,发现农村、城市孩子巨大差距:眼界、格局,很多不是努力就能赶得上的》《复读时去了传说中的衡水中学,看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三观被颠覆了》等视频也频频出圈,站内播放量破百万。
自2020年4月3日在抖音平台发布第一条视频起,短短一年多时间,凉子团队已经采访过800多位受访者,《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B站粉丝达131万,全网粉丝超1000万,《凉子访谈录》也收获了“B站2021情感年度up主”“知乎2021新知答主““抖音人气榜top1”等称号。目前,凉子团队已经出版了书籍《依然热爱生活》。
账号刚起步阶段,他笑称,他和合伙人陈磊是“连蒙带骗”地把亲戚朋友“忽悠”过来做测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普通”,在这个过程里,凉子用心地观察他们,走入身边人的内心世界,也摸索着从约采到后期制作的一系列流程。
一开始,凉子团队经常全北京地跑,没有固定场地,没有固定收入,还要面临房贷、车贷与家人对自己“无业游民”身份的不理解,当时的凉子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做成。“做自媒体就是九死一生”,凉子曾在视频里提到,《凉子访谈录》创立的半年多来,他与合伙人陈磊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变现路径,俩人在观念上也存在一些分歧。有一次在重庆旅游,陈磊给凉子打来电话,说我们可以做图书直播,以此打破变现困境,凉子并不同意这一建议。
长期以来的疲倦、心力交瘁却又看不到未来,让陈磊和凉子都变得极为敏感、焦虑,两人几乎不能同时待在一个屋子里,“去了之后可能就当看不见,互相也不理”。与此同时,类似的分歧和争吵可能两天一小次、三天一大次,双方多次吵到崩盘。直到12月,凉子团队接到一些商单,隐约看见一点点曙光,情况才逐渐好转。
大学时,凉子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他意识到,自己的同学大多会成为公务员,但他知道,体制内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考研失利后,他决心走一条不同的路——进入凤凰网时政资讯中心,负责新闻编辑、策划。
这种叛逆或许来自于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影响。母亲对凉子的要求很严格,即便在期末考试中考到全班40多位同学里的第13名,还在上六年级的凉子依然会被母亲责骂。初中时,凉子曾意外从寝室上铺摔下来,胳膊粉碎性骨折,休学半年。养好胳膊回到学校后,他怎么也跟不上教学进度。开家长会时,母亲被老师点名,回家后她只批评凉子,“怎么不好好学习,上课一直犯困?”
高中时,凉子就读于衡水二中,即便次于衡水中学,其教学模式也与衡水中学十分相似,每天上14节课,一个月放一天假,时间量度要精确到分钟,早饭吃三分钟,午饭吃五分钟。回忆起高三,他们在一栋筒子楼里读书,“就像监狱一样,围一圈铁栅栏封闭起来,逼急了你跳都没地儿。”没有什么娱乐的时间,也没有特别亲密的朋友,凉子“那时候也没什么理想,读书就是为了考学服务”。
“衡水模式”和父母的严苛要求让周围人对凉子的期待很高,父母希望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凉子也因此十分努力,这令他的忍耐力极强,“做一件事,坚持到底,把所有人都熬走”。但同时,背负着太多外界给予的虚荣心,这也产生了更强的反推力——他渴望更自由的生活。
第二次叛逆是在凤凰网工作三年后——凉子发现新闻行业和自己的想象南辕北辙,“我想做一些纪实内容,想关注普通人”,但很显然,这与新闻“关注某些人”的特性并不相合。于是,他跳槽到今日头条。三年后,凉子又放弃大厂的工作,裸辞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摄影。
2020年,凉子拉上自己在凤凰网的前同事陈磊,俩人决定试试创业、做自媒体。在此之前,凉子接触的一直都是图文内容,他想试试视频,“其实当时也没想好是去做纪录片,还是做电影,只是想用镜头去记录一些事情。”电影学院教给了凉子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提供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好像听障人士,虽然(他/她)可能不会用文字表达,但是他所使用的手语可能是一种更丰富和细腻的表达。电影学院重新告诉我一种语言体系,让我用这种语言去理解世界和社会中的人。”
尽管看起来,这一次次转向像是一次又一次的叛逆。不过凉子认为,这实际上是经过理性思考和权衡之后的结果,“有一天,你发现不管是在教育阶段,还是工作阶段,我们都在进行一种内耗、一种低纬度的竞争。一旦脱离,你发现这也就那么回事儿,它可能没那么重要。”
所以,30岁的凉子决定追寻自己的内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凉子和合伙人陈磊最初运营的账号名为《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北京青年”时,除了距离、疫情等原因,凉子提到,每个城市的人的生存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在他看来,北京是一个城市样本,“北漂”和原住民们混杂在这个大染缸里,年轻人在这里面临着几乎是最丰富的机会和最大的压力。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他想“用一个灵魂去触碰另一个灵魂”,在这些灵魂中找到相似与不同,一笔一划勾勒出青年人的群像。
五战上岸北京师范大学的沐沐(化名)、多门课程挂科、患上抑郁症的清华在读生小王(化名)、眼科医生陶勇、《谭谈交通》老谭警官、驻外记者王梦、花滑冠军张丹……年龄、身份、人生经历各异的受访者在《凉子访谈录》的镜头前,倾诉自己的人生故事,分享着自己的思考与体悟。
很多时候,直面自己需要极大的勇气,受访者对自我的剖析、对人生的讲述是痛苦的。为了让讲述者信任自己,凉子团队一方面会运用专业的态度和真诚、尊重的沟通技巧,另一方面会尽可能地让讲述者感受到他们的善意,保护好受访者。
凉子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专业主义”原则,账号成立之前,凉子和合伙人就对已有的访谈类节目进行过大量的调研和学习,还对身边人进行过采访测试。除此之外,在凤凰网做新闻策划、编辑的工作经历也让凉子得到了较为集中的采访训练。即便不列采访提纲,面对素人时,凉子依然能够凭着专业的采访技巧和对人本身的兴趣,高效、准确地找到打开对方人生故事的钥匙。
凉子和受访者
账号逐渐受到关注,这也意味着视频内容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凉子团队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初心,尽可能地保护受访者,而不是消费对方。为此,从采访到后期剪辑,凉子团队坚守不能曲解受访者原意的原则。同时,团队会让素人提前了解,视频播出后将会给Ta的现实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并对其身份信息等进行“脱敏”处理等等。
在里,主持人提到他人对《凉子访谈录》是在消费苦难的质疑,凉子面对镜头说,“我们是非常排斥做这样的事情的,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你做一次可以。”停顿了一下,他抬起头,缓慢而坚定地说,“做一次都不可以”。
《凉子访谈实录:一个全网1000万粉丝的博主是如何炼成的》
在他看来,《凉子访谈录》与讲述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零碎的岛屿找到大海,互相依偎”。他说,面对每一个来这里分享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打扰,让他们讲述人生,我们记录人生。
等视频发布后,主人公引起了网友的争议,甚至谩骂,许多人也会质疑《凉子访谈录》,“采访归采访,这种故事最后,up主能不能引导一下正确的价值观呢?”、“为了博眼球,都开始做这些了嘛?”
但凉子认为,《凉子访谈录》只是对他人的人生切面做一个展示:有的人是这样选择的,有的人是那样做的。在千百种人生中,凉子认为,他并没有资格去给予正确与否的评判,“我只探寻真实的东西,我不关心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观察和记录,我们不做评价。”
录制现场
2022年1月1日,凉子收到了一封来自“一名普通的观众”的长信。毕业两年里,Ta考公、考研,在这个过程里逐渐没了信心、没了自己。Ta在信里写道:(《凉子访谈录》)不再着重于一对一对话这种形式和谈话技巧,更注重谈话者本身、你们的观察,社会给每个人、每个时代的痕迹都能通过不同的谈话者表现出来,就好像标题所说的“只关注人本身的存在”……你们的访谈,让我感觉到人的力量。
看过凉子访谈录的多期视频后,迷茫的Ta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信的结尾,Ta写下自己观看凉子节目后最大的的感受:生于平凡,也归于平凡,平凡中也有平凡的力量。褪去光环,直面人生,正视自己,然后找到自己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2022年2月1日,这封信出现在了《北京青年×凉子访谈录》的微博年终vlog上。
从2003年美国的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明确提出了“We Media”这一概念开始,自媒体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20年。过去人们将自媒体框定在“单个的个体”范围内,而现在的自媒体不单单是指个人创作:只要是传递自己的声音,都是自媒体。
2015年被视为短视频“元年”,之后,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黄金年代,大批内容创作者涌入到自媒体行业中。但2018年之后,传统媒体乘上了媒介融合的快车,自媒体原本的优势不再显著突出,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自媒体行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更是让更多人认为自媒体行业走向了没落。
但凉子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所谓“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也许图文自媒体的热潮已经过去,又或者说短视频的蓝海市场确实正在逐渐缩小,凉子停顿片刻,仍坚定地说,“但自媒体的黄金时代,肯定没有过去。”
“只要你是一个创作者,无论技术怎样革新,无论是元宇宙还是区块链,其实创作者都无需慌张,自媒体最关键的是创造力,是表达力。”
凉子参加节目《开场白》
《凉子访谈录》创立时,人物纪实访谈并不是一种新鲜的创作形式,近年来走红的访谈节目也不在少数,比如《十三邀》、《和陌生人说话》等。但凉子提到,那时的互联网平台并没有《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这类集持续高产、优良品质和恰到好处的网感于一身的账号。极简的拍摄环境、极具吸引力的文案、恰当的视频时长、真实而复杂的人物故事,这些都是凉子团队在一次次的视频制作过程中摸索出来的,这也是独属于《凉子访谈录》的风格。正是抓住了市场的空缺,加上视频内容的专业性、创造力与表达力,《凉子访谈录》逐渐走红。
自媒体赛道正处于一个处处是红海市场的阶段,每位自媒体从业者都难免焦虑、不安,但凉子认为,只有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独有的理解和把控并理解其节奏,才能够平衡自己的心态。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接下来的事情需要慢慢等待,慢慢前进。
采访最后,凉子提到,自媒体从业者也许可以尝试把创业能力融合到新的媒介中去,进行适度的调整和迭代。“我最后一句话就是,自媒体的黄金期不仅没有过去,反而会更繁盛,未来一定有一片广阔天地是属于自媒体的。”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oehLdRHj2ZNOpiqKIc22Q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世界!️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