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社评:华文媒体的“皮”翻译不是“淘气”

全搜索社评:华文媒体的“皮”翻译不是“淘气”

Related image
新西兰副总理及外交大臣温斯顿·皮特斯

新西兰全搜索发表独家社评:虽然作为一家生活类的新西兰在线新闻媒体,不应该掺杂政治色彩,但是看到最近新西兰几家新闻媒体,包括新闻编辑室(News Room),Stuff新闻网,新闻港(Newshub)等,都报道了有些华文媒体将新西兰副总理翻译成“老皮”,而且进行了政治化的炒作,一方面觉得很滑稽,另一方面觉得作为中文媒体,还是有义务站出来说几句话。

此皮非彼皮

首先,Stuff新闻网的这篇题为《华文媒体称皮特斯为“老皮”》的文章指出,在新西兰的华文媒体将温斯顿·皮特斯称作“老淘气(Old Naughty)”或者“老烦人 (Old Fart)”。中国专家也对新西兰当地的华文小报对温斯顿·皮特斯的广泛的翻译抱有疑问。这篇文章还说副总理被叫做老皮,出现在了多次出现在了华文报刊媒体的文章中,老皮的的翻译意思是“老皮肤 (Old Skin)”, “老毛皮(Old Leather), 或者是“老坏蛋 (Old Rascal)”, 或者在一些方言里是“老烦人(Old Fart)” 和 “老屁股(Old Bum)”。文章还说这是一个被华文社群媒体采用的翻译。

我想说的是,暂且不谈新闻专业的翻译,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您想多了。汉语中对英语的翻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音译,一种是意译。但是对人名来说,大多数都是采用音译。比如说美国总统Trump 被翻译成川普或者特朗普,大家口头上也这样讲。所以温斯顿·皮特斯,应该称为“皮特斯”。但是网友喊的昵称如果叫“老皮”,我觉得也并不为过。英国刚宣布将辞任的首相特雷莎·梅 (Theresa May),中国网友比较喜欢她,将她称为梅姨(Auntie May),这个也不为过吧,为什么偏偏“老皮”就要被过度解读,而且那些“老屁股”是哪些中国方言里有这么叫的,作为一个中文母语的人我还真的没有听过这种解释。

过度解读也不符合新闻专业主义

其次,Stuff新闻网的这篇文章也指出,西方英文媒体都在报道中对政治领袖采用无偏见的昵称,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是会被业界的监管机构指责的。这是真的么?西方媒体都不会用带有戏谑的昵称去称呼政治人物么?请看下图。

Related image
英国太阳报对劳动党党魁的报道

Suff新闻网的这篇文章也指出“老皮”不是官方翻译,中国官方通讯商新华社采用的才是正确的翻译。这篇文章也指出一名中国学者(China Scholar)在上周司法委员会关于外国力量干政的听证会指出了中文翻译的问题,其中递交了一封信件和翻译,作为中国共产党影响新西兰的证据。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天维网论坛及网友的评论都不论算作是真正的新闻媒体,更不能当成是新西兰华人的舆论声音。这就跟你在一个论坛上面,或者Youtube上面随便找一篇文章或者视频,把网友评论翻译一下,就说代表了所有人的看法,这是一个很可笑的事情。

再说了,你看下这封信肯定是反华媒体写的啊,里面提到了一些反华媒体,然后说道中国侨务办公室和地方政府主办的一些交流论坛,邀请华文媒体去参加交流活动,然后以此为证来说与中国政府影响新西兰。这个意思就是要反华,那么就拉反华媒体一起向新西兰政府表明要远离中国,然后新西兰的华文媒体都不能给参与中国的交流,都是叛国,接受中国影响。我觉得华人不管走的再远,不管是第几代华人,文化的根都是不会断的,跟中国的情感连接,不管你爱还是不爱,都不会断的,所以你看一下马来西亚的华文媒体,你还不是要气死啊,他们一直都是很挺中国的

Stuff 新闻网的这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学者还说2017年,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外国华文媒体的影响,所有的华文媒体都必须坚持中共的审核标准,不符合的文章都需要下架,不然就会撤销广告和进行诉讼,所以新西兰华文翻译成“老皮”并不符合官方翻译规范,所以很奇怪。

不要政治化,请找专业一点的中文翻译帮你解释

Stuff新闻网的这篇文章还指出总理阿德恩被称为“阿顿姐”。作者好像很不能接受的样子,估计是文化隔阂吧,这很明显是一种爱称,跟前面称英国首相“梅姨”是一样的道理。新闻编辑室(Newsroom)这家媒体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找来了7位中文很流利的媒体以及文化专家,他们都是华人社区的成员,对“老皮”这个翻译进行评价,其中四个人觉得这个翻译有偏见和贬义,两个人说是皮特斯政治人物的昵称,没有任何贬义。他们指出不管咋样,这都凸显了英语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在客观新闻报道的双重标准。但是Stuff新闻网,你们难道期望社区媒体都跟主流报纸一样受过专业培训,接受到了新西兰新闻监管机构的指导了么?你希望靠广告费而活,博取关注和眼球的社区报纸,能够和国家级媒体或者财源充足的主流媒体一样能够一样不去博眼球,这有点难。再说,关于这个翻译,还是那句话,此皮非彼皮。

沉默的华人社区的声音被大声的不喜欢中国政府的非华人代表了

Stuff新闻网的文章还指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个研究者汤姆·希尔 Tom Sear,对于中共如何在微信和商业媒体上面攻击政治人物。汤姆说中共官方媒体比较克制,但是商业媒体却能进行自由攻击,不被中共审核。那我想说的是,你是要新闻自由呢,还是不自由呢?如果你想说商业媒体对外国政治人物的攻击,请多参考一下美国福克斯FOX电视台对别国的报道。汤姆还指出这些对总理阿德恩和副总理皮特斯的贬义的翻译是中国国家对于印太的政策,他还说中国政府对于澳洲总理斯科特·莫里森的竞选发起了网络舆论攻击。

“如果我们不关注新西兰华文媒体的新闻自由,那么这就是种族主义,”文章指出。维多利亚大学的中国文化和语言专家说关于总理阿德恩和副总理皮特斯的报道“实在难以接受”。他说副总理皮特斯的昵称是贬义,他觉得关于总理阿德恩的报道是“下流,厌恶,和性别歧视”。我想再次指出的是,他们看到的文章和翻译,都是来自于天维网的网友在论坛发的文章和评论,并不是媒体文章。维多利亚大学的专家说“文章报道的观点平衡和事件的切题很重要,这些华文媒体没有做到这些”,他还指出主流媒体忽略了对华文媒体的监督。文章还说华人不敢发声,怕激起了另一波反华声浪。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是因为你们对中国和中国政府的敌对,才让大家害怕激起反华声浪。我还是要指出的是,请找一些正规的媒体文章,以及找一些懂中文的学者,或者学习一些中文,不要误导主流媒体舆论,谢谢。

媒体道德的双重标准

Stuff新闻网的文章指出媒体法律的专家说不管是英语还是非英语的媒体,都不应该去用贬义的昵称去指代政治公众人物在新闻中。维多利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皮特·汤姆森说不要急着在翻译问题上面下结论,不要用西方媒体的眼光去看到华文媒体。他也指出这也说明需要观察一下华文媒体的运营,是否存在外在的力量干扰新闻报道。他还指出新西兰华人的信息源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了社区领导,所以有时也会有偏向性的报道。

总结

我比较赞同维多利亚大学汤姆森老师的观点,请新西兰的主流媒体多多研究华文社区媒体的运营,机制模式,广告,受众,以及采编。不要急着下结论,也不要因为一些论文的网友的文章为代表整个华人群体的声音,也不要因为不喜欢中国政府而需要更多反对中国政府的声音,不要因为华文媒体没有声音,也不要觉得传统的“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就是失声。请多关注一些本国以及他国华文媒体的声音,或者多聘请一些真正理解和对本国华文媒体有所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而不是和这些论坛帖子一样为了博得眼球而写出一些很荒谬的文章。也请Stuff新闻网文章中指出的这些华文媒体的编辑和记者同仁们将新西兰副总理的名字正规翻译,温斯顿·皮特斯,或者温斯顿·彼得斯,写一千遍,贴在墙上,并且在下次报道时候注意别再写错了!???

*欢迎转载,请注明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