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加剧,曾被视为“新势力黑马”的极越汽车在本周以一种突兀且“魔幻”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失败。从广州车展的AI智能超跑亮相到一个月后的“原地解散”,极越的陨落过程令人唏嘘,也让人不禁担忧: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电动车行业将迎来倒闭潮的开始?
“富二代”极越:为何出师未捷?
极越汽车的前身为2021年百度与吉利共同创立的“集度汽车”。其诞生时光环加身,被誉为“互联网技术+汽车制造”完美结合的产物,百度提供智能驾驶技术支持,吉利负责制造体系,创始CEO为摩拜联合创始人夏一平。然而,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品牌并没有迎来童话般的成长。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极越的失败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 内部“爹不疼,娘不爱”
极越的崩盘与其两大股东百度与吉利的态度密不可分。百度对造车业务的投入一直摇摆不定,既不愿全力押注,也不甘完全放弃。而吉利则将更多资源倾斜给其核心品牌,如几何、领克等。作为“外室子”的极越,逐渐失去了股东的关注,独自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环境。
2. 资金链断裂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内部爆料,百度在为极越进行后续尽调时,发现其资金缺口高达70亿元,导致百度最终决定撤资。同时,由于长期盈利能力不足,吉利也选择放弃对其的进一步支持。资金链的突然断裂让极越的运营戛然而止。
3. 产品与市场策略未能匹配
尽管极越旗下的产品在外观设计上广受好评,但其超前设计与高昂售价限制了用户群体。再加上市场宣传不足,极越的实际销量未能达到预期。2023年全年极越交付仅774辆,而2024年截至11月底的销量虽有所回升至14,055辆,但仍无法与市场头部品牌抗衡。
“创业2.0”背后的魔幻现实
12月11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发布内部信,称公司进入“创业2.0阶段”。然而,所谓的“调整”很快被证实为全面裁员与门店关闭的“掩饰”。
员工与供应商维权事件升级
从12月11日起,大量极越员工涌入公司总部维权,供应商也加入讨债行列。一些员工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公开直播维权场景,其中包括工厂停工、订单退款等混乱局面。截至目前,已统计到191家供应商的欠款,金额高达12亿元。
管理层的应对与质疑
CEO夏一平被指管理失当,其内部信的部分内容甚至被发现疑似抄袭自2023年蔚来创始人李斌的公开信。与此同时,夏一平的部分资产被曝出存在不明去向,这一指控进一步激化了公众的不满情绪。
极越的倒下,行业倒闭潮的开始?
行业现状:淘汰赛加速
极越的倒闭并非孤例。近年来,包括乐视汽车、拜腾、威马在内的多家新势力车企相继倒下。2023年以来,行业“内卷”与价格战进一步加剧,即使是头部品牌也感受到盈利压力。
业内分析认为,极越的失败或许标志着新一轮行业淘汰赛的开启。未来,只有具备技术优势、资金支持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
下一块“多米诺骨牌”会是谁?
尽管当前市场对高合、哪吒等车企的质疑声逐渐增多,但它们凭借更大的销量规模暂时撑住了运营。相比之下,极越的体量较小,风险抵御能力有限,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并不意外。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接下来是否会有更多企业步其后尘,值得警惕。
结语:倒下的极越,留给行业的警示
极越汽车的倒闭既是一个个例,也反映了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的整体困境。它提醒所有企业和投资者,新能源车赛道虽前景广阔,但“烧钱”的特性要求长期且稳定的资本投入。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或许只有那些真正具备技术核心竞争力、扎实市场基础、并且拥有坚定资金支持的车企才能笑到最后。而极越的失败,则为行业敲响了“优胜劣汰”的警钟。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欢迎阅读新西兰全搜索中国新闻,我们为您带来最新的中国新闻,让您时刻紧跟中国的动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