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比亚迪巴西工厂爆“奴工”争议,巴西政府吊销工人签证,暂停工作签证发放

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建设的电动汽车工厂近日因劳工问题陷入舆论漩涡。巴西劳工部门指控称,该工厂工地的163名中国工人生活和工作条件“堪比奴隶”,包括宿舍无床垫、护照被扣押、超长工时、以及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巴西政府随即吊销了部分工人的居留许可,并暂停向比亚迪发放临时工作签证。

根据巴西劳工检察官办公室的调查,工人每天在高温暴晒下长时间工作,无休假安排,部分人连续工作25天。工地宿舍条件恶劣,31人共用一个卫生间,没有存放个人物品的衣柜,部分工人的护照和工资也被扣押。

对此,比亚迪与外包施工方金匠集团否认指控,称巴西劳工部门的结论源于文化差异和翻译误解。比亚迪已解除与涉事施工方的合作,并表示将全面遵守巴西法律。然而事件的曝光已对其国际品牌形象造成冲击。

巴西媒体对此事展开广泛讨论,有人将其视为“巴西劳工保护的胜利”,但也有人认为此事背后有针对中国企业的刻意抹黑成分。


编辑部独家:中企海外管理的隐忧

作为一名曾在中企海外公司工作过的编辑部成员,我对这一事件深感共鸣。以下是一些我在海外工作的切身体会:

1. 双重标准管理:
外籍员工通常按照东道国的薪资和法律标准管理,而中国员工则多按国内模式执行。这导致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容易引发内部不满或外部争议。

2. 缺乏本地化适应:
中企往往采用“封闭式管理”,中国员工和本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完全分隔,既减少了文化融合的机会,也加剧了外界对企业“不透明”的印象。

3. 危机管理不足:
当类似事件发生时,企业的危机公关反应往往过于被动,甚至情绪化。比如,比亚迪方面在社交媒体上的反应虽能争取一部分支持,但在国际舆论中效果有限。

4.安全意识和管理不足

中企虽然聘请了工程安全检测海外专家,但是对于实施层面做的非常不到外,还是中国国内该咋干,国外就咋干。缺乏安全意识。

5.国内外沟通不足

中企可能不知道巴西工厂员工的遭遇,而且他们可能也不在乎。


专家建议:避免“奴工”指控的四个关键点

  1. 加强法律合规: 确保对东道国劳动法的严格遵守,尤其在劳动条件和薪资待遇上不留争议。
  2. 促进文化融合: 提高对异国文化的尊重与适应,鼓励中外员工间的沟通和协作。
  3. 透明化管理: 建立开放的管理体系,主动与当地媒体、政府及社区沟通,赢得信任。
  4. 危机应对机制: 建立专业的危机公关团队,确保争议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

结语

比亚迪巴西工厂“奴工”争议及工人签证被吊销的事件,是中企海外发展的一个重要警示。作为全球化浪潮中的关键力量,中企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尊重并融入当地法律和文化,以避免类似事件对品牌形象的持续冲击。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