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到新西兰的中国产食品是否安全?

背景与监管制度: 新西兰超市和亚洲杂货店中销售着不少中国进口的食品,包括零食、调味料、茶饮和冷冻食品等。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备受消费者关注。新西兰政府对进口食品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根据《食品法》,任何供销售的进口食品必须由在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注册的食品进口商办理。注册进口商须确保其进口的食品符合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保证食品安全适宜消费。MPI会对某些高风险食品(如乳制品、肉类、海鲜、香料、冷冻浆果等)在进口时实施食品安全清关检查,要求提供合格证明、随机抽检或实验室检测,以防止污染和病害。新西兰在进口来源国可能建立预先核准制度,并通过合规监测来确保进口食品达到与本地食品相同的安全标准。简单来说,新西兰官方对包括来自中国的进口食品设有注册、检验和抽查机制,力求将不安全食品挡在国门之外。

抽检与召回情况: 尽管有完善制度,仍有少数进口中国食品因不合规被查出并召回。近年来,这类案例主要涉及标签和成分标识问题,少数涉及安全指标超标。例如,2024年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公告召回了一批由中国生产的方便面,原因是产品中含有未申报的过敏原(花生)。这些方便面通过网络及各地亚洲超市销售,因为标签未正确标明含花生成分,对花生过敏人士存在风险,故要求下架退回。又如2020年,一款著名川味火锅调料(海底捞牌麻辣香锅底料)被发现英文配料表遗漏了小麦麸质的过敏原提示,MPI因此要求经销商召回该调料。再如2024年10月,干海带片产品被检测出无机砷含量超标,进口商主动召回了相关批次。在更早的2015年,新西兰曾因其他国家发生甲型肝炎疫情,预防性地下架召回了产自中国的冷冻混合浆果,因怀疑其可能与新西兰出现的数例肝炎病例有关。这次事件促使MPI对进口冷冻浆果实施了强制批次检测措施,以降低病毒污染风险。总体来看,中国产食品在新西兰的不合格案例并不频繁且多属预防性质;问题多集中在过敏原标识不全和重金属超标等方面,尚未出现大规模食品中毒事故报告。

中国产各类食品的安全合规情况:

  • 零食和方便食品: 新西兰超市和亚洲杂货店里常见中国零食,如饼干糕点、糖果膨化食品和方便面等。这些预包装食品进入新西兰时需要有英文标签,标明成分和过敏原。大多数正规进口的零食都符合标签要求和食品添加剂标准。然而,一些案例显示个别产品因为配料未英文标示而被查处,如前述方便面漏标花生过敏原。另外,进口商必须确保零食中所含的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符合新西兰标准。一旦发现禁用添加剂或含量超标,也会被禁止销售。总体而言,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中国产零食本身质量大多是安全的,但消费者应留意包装上的中英标签和保质期,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店铺购买。
  • 调味料和干货: 中国的酱油、豆瓣酱、火锅底料、干香菇木耳等在新西兰亚超十分常见。这些调味品由于风味独特备受华人及当地烹饪爱好者青睐。从安全角度看,调味料通常经过高温加工,微生物风险较低,但配料成分和添加剂需符合法规。例如某些进口酱料可能含有防腐剂或着色剂,MPI会核查其是否为新西兰许可使用的种类。前述海底捞调料漏标麸质的事件说明,过敏原信息在进口调味料中尤其重要。此外,干货类如木耳、银耳必须确保重金属和二氧化硫等残留不超标;过去有干海产品(如海带)因砷超标被召回的例子。消费者在选购这类商品时可查看有无新西兰本地经销商信息和合格标识,尽量避免来路不明的散装调料。
  • 冷冻食品和农产品: 部分中国冷冻水饺、包子、点心以及冷冻蔬果也出现在新西兰市场。含肉类的冷冻食品进口门槛较高,通常需在中国获得出口资质并通过新西兰动植物检疫。因此正规管道进口的冷冻包子、水饺等一般能符合卫生标准。但需注意解冻后的烹调安全,遵循包装储存提示。冷冻浆果、蔬菜类由于曾出现过病毒污染案例,新西兰对其抽检严格。例如冷冻莓果在2015年召回后,MPI对所有此类产品实施了为期半年的强制性乙肝/甲肝病毒检测。目前,超市中售卖的进口冷冻浆果多贴有原产国和检测合格证明。新鲜农产品方面,近年来新西兰加强了原产地标识要求,新法规定新鲜水果蔬菜必须标示产地。中国蒜头、姜等农产品进入新西兰前也需经过农残检测和熏蒸处理。因此合规进口的中国产农产品在卫生安全上总体有保障,但口感和品质可能与本地产有所区别。

权威机构与消费者建议: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旗下的食品安全局(NZFSA)会发布召回公告和食品安全监测报告,提高透明度。例如2024年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过敏原是当年食品召回的主要原因,占46%,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进口食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新西兰消费者协会(Consumer NZ)建议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和产地信息,选择标识清晰、有新西兰代理商名称和地址的产品。MPI也鼓励公众如发现进口食品有可疑气味、变质或标签不符,可向食品安全部门举报,以便及时调查。总体来看,新西兰市场上的中国产食品在监管下是相对安全的。官方评价认为,仅凭产地并不能断定食品是否安全,关键在于输入国是否遵守新西兰的食品安全措施和标准。截至目前,新西兰尚无因食用中国进口食品而导致严重健康事件的报道,新西兰消费者可以对正规销售渠道中的中国产食品抱有信心。但与此同时,也需保持对食品标识和质量的留意,做到明智选购、遇有问题及时反馈,使进口美食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保障安全健康。

参考资料:

  1.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官网 – 食品进口与安全规定mpi.govt.nzmpi.govt.nzconsumer.org.nz
  2. 新西兰食品安全局 – 食品召回公告(2024年方便面未标注过敏原召回)1po.com1po.com
  3. 新西兰食品安全局 – 食品召回公告(2024年干海带片砷含量超标召回)fairtrade.ccpitjs.org
  4. 新西兰食品安全局/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 – 食品召回公告(2020年海底捞火锅底料未标明麸质召回)cfs.gov.hkcfs.gov.hk
  5. FoodNavigator-Asia报道 – “Fruzio冷冻莓果因肝炎风险在新西兰召回” (2015)foodnavigator-asia.comfoodnavigator-asia.com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生活编辑 Luciana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