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懂车帝与央视新闻联合策划的“高速真实事故场景智能驾驶测试”近日引爆全网,因其极高的真实性与争议性,令多个宣称“遥遥领先”的国产智驾系统集体“破防”。而美国特斯拉在极具挑战性的6项测试中表现优异,成为意料之外的赢家。此次测试,不仅掀起了公众对辅助驾驶安全的关注,更被视为对当前国内“智驾”宣传战的一次重锤警告。
耗资千万的实测:封闭高速、真人参与、36车上阵
据悉,此次测试持续三个月,懂车帝团队封闭了一段15公里的真实高速公路,购入36辆市售量产车,并全部从全国不同4S店购买、升级至最新版系统,关闭OTA更新,以保证测试公平性。
测试方式极具视觉冲击力:不仅使用了仿真泡沫靶车,还动用了真人驾驶和旁车协助,在极端模拟场景下测试各家智驾系统反应,几乎是“用命”换来的测试数据。
6大极限场景曝光,特斯拉表现最稳
测试共分为6项:4个白天场景和2个夜间场景,均模拟高速极端情况,包括“前车突然变道后方有静止车”“夜间施工遇大货车”“猪横穿马路”等。
- 特斯拉表现:Model X通过5项,仅在“施工封道尝试变道失败”场景中被驾驶员紧急接管导致失效;Model 3同样通过5项,仅“高速遇猪”未识别成功。
- 国产“遥遥领先”阵营:集体“翻车”,普遍仅通过3项,小米SU7系列最差仅通过1项,多个品牌在夜间测试中全军覆没。
- 比亚迪、问界等:部分车型展现谨慎风格,如比亚迪选择“减速再试探”,避免碰撞;问界M7表现激进,在20厘米窄缝中穿越卡车,成功通关,M9和M8则出现剐蹭事故。
争议激烈:贴膜、车距、剪辑、公平性等质疑不断
测试一出,争议随之而来。有车主指出,“遥遥领先”车型雷达贴有磨砂膜可能影响识别,懂车帝未予拆除。也有人质疑测试的“跟车距离”设定不统一,特斯拉默认更远,其他品牌默认偏近,导致反应时间差异。
更敏感的是,央视新闻在微博初稿中写有“联合懂车帝”,后于7月25日悄然删除“联合”字样,被网友认为“官方撇清责任”。此外,测试过程中“调整靶车位置以增加难度”的行为,也被批为“别有用心”,有业内人士称“测试更像一场戏剧化的打击行动”。
测试背后:行业整顿风向明确
多方分析认为,这场高规格、高风险的测试背后不仅是“流量博弈”,更有政策影子。此前小米发生严重智驾事故后,工信部已严禁“夸大宣传”、禁止使用“自动驾驶”等术语,仅允许称为“辅助驾驶”。
然而包括华为、问界在内的厂商仍在持续高调宣称“智驾领先”,甚至出现“开车睡觉”、“玩手机后自首”等视频炒作,被认为已引发监管层不满。本次测试被解读为“由媒体出手替监管敲警钟”的象征性行为。
马斯克点赞,中国数据成焦点
特斯拉CEO马斯克本人在X平台点赞本次测试,并表示“特斯拉因无法获取中国真实路况数据,只能使用模拟训练,未来若能采集实测数据,FSD可实现全通过。”这一表态,既解释了目前短板,也暗示了其“数据壁垒”突破后的潜力。
结语:技术发展勿脱离底线,谨慎驾驶仍是底牌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测试虽有争议,但提醒价值重大——辅助驾驶不是万能,软件策略(激进vs保守)、应对不确定场景的能力远比单纯堆料更重要。
“不要过度信任辅助驾驶”,成为测试后的最大共识。真正的安全,仍然掌握在驾驶员自己手中。
【附:测试6项简要清单】
序号 | 测试名称 | 主要挑战 | 特斯拉表现 |
---|---|---|---|
1 | 消失的前车 | 突变道+前方静止车 | Model X/M3 通过 |
2 | 高速施工封道 | 锥桶识别+变道失败 | Model X 失败 |
3 | 加塞占道 | 匝道车辆强插 | 通过 |
4 | 猪横穿马路 | 异常障碍识别 | Model 3 失败 |
5 | 夜遇侧停卡车 | 锥桶间穿越 | Model X/M3 通过 |
6 | 夜间事故车前方静止 | 探测盲点避让 | 通过 |
建议观看
完整视频因争议较大,在国内平台多已下架。可前往 YouTube 懂车帝官方账号观看完整版,共三集,涵盖城市、高速与事故场景三类测试。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欢迎阅读新西兰全搜索中国新闻,我们为您带来最新的中国新闻,让您时刻紧跟中国的动态与发展。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