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破获“00后”家用打印机伪钞案:15人落网,涉案假币超250万元人民币

北京警方近日破获一起由15名“00后”(含未成年人)组成的伪造货币团伙,嫌疑人通过网络学习制假技术,利用家用打印机在多处窝点制造、加工并销售假币,现场查获面额涵盖100元、50元、20元、10元的假人民币,涉案总额超过250万元人民币(约合新台币1081万元)。

警方介绍,前期在网络侦查中发现疑似“假钞模板”图片的可疑交易线索,循线锁定以程某为首的团伙后,展开多地同步收网行动,捣毁8处制假据点,查获多台打印设备、裁切设备与用于伪造凹凸手感、做旧处理的工具与材料。据供述,团伙成员通过境外软件与线上教程学习制假,再以“化整为零”的方式网购设备与耗材,在偏远地带租屋搭建“黑作坊”,并以虚拟货币结算销售假钞与“技术服务”,形成“技术传播+产品销售”的双重牟利链条。

除北京案件外,四川泸州警方亦侦破相关窝点,现场缴获以50元为主的假币超过165万元人民币,查扣电脑、打印机与裁纸机等制假设备,显示同类犯罪呈现“低成本复制、分散化生产”的特点。办案人员提醒,虽大陆零售支付已高度电子化,但不法分子仍会针对现金交易场景下手,尤其锁定使用现金频率较高的老年人、以及在网红店与忙碌时段警觉性较低的年轻店员,以“快付快走”干扰验钞流程。

反制方面,警方与银行业人士提示三项常用真伪识别要点:一是观察变色油墨,真钞在票面“面额数字”等处随角度改变呈现颜色变化;二是手摸凹凸印刷,国徽、“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与头像处应有明显立体触感;三是留意安全线、水印与对印图案等综合特征,遇有可疑应立即报警并留存收取时间与人员特征。司法机关强调,伪造、出售、持有与使用假币均属违法犯罪,即使涉及未成年人,也将依年龄与行为情节依法处理。

有鉴于网路教程与设备门槛降低导致复制犯罪易发,专家呼吁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打击,对“教程贩售—耗材供给—窝点生产—下游使用”的全链条实施精准治理,并在零售端强化“忙时可视化验钞流程”与从业人员培训,以压缩假币流通空间。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发表评论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