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美团补贴大战重燃:0元奶茶只是开始,即时零售背后的“高频打低频”战役全面展开

近日,一场由淘宝闪购掀起的补贴风暴正席卷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7月5日,“订单日”补贴大战打响,奶茶成为新的流量入口,0元购、买一送一的补贴券横扫社交网络。表面看是一场奶茶大战,实则是即时零售行业酝酿已久的全面突袭。平台、商家、用户、外卖员,人人上阵,补贴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数字的暴涨,更是一场关于用户心智、流量主权、平台未来的深层次较量。


订单日:0元奶茶引爆消费狂潮

7月5日,淘宝闪购发起“订单日”行动,主打1分钱咖啡、买20送20奶茶券等爆款补贴活动,最终以8000万单的订单总量创下新高。当天,美团紧急迎战,祭出补贴应对,录得1.2亿单的交易数据。

奶茶成为这场流量战争的绝对主角:

  • 用户疯狂“囤券”,一囤就是整个夏天的奶茶消费量;
  • 奶茶店订单打印机连轴转,店员挂满订单;
  • 外卖骑手夜送不止,部分城市一度“爆单瘫痪”。

为什么是奶茶,而不是餐食、水果?

从选择成本、利润模型到供应链能力,奶茶成为补贴理想载体并非偶然。

  1. 高频、轻决策、无餐桌门槛:点餐需考虑健康、口味、搭配,奶茶只需一句“来杯快乐”即可;
  2. 高复购、强社交属性:多杯分享、节日庆祝、项目庆功,奶茶天然适配办公场景和社交氛围;
  3. 标准化强、供应链稳:相比餐饮的食材不确定性,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奶茶原料统一、备货能力强;
  4. 高利润空间支撑券补贴:一杯奶茶成本仅4–5元,售价却可达30元以上,品牌有余力承担让利。

高频打低频:即时零售是电商保卫战的主战场

补贴不止是补订单,更是在与“抖音”和“视频号”等高频应用争夺用户注意力。在“高频打低频”的流量逻辑下:

  • 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为低频交易场景,用户每周或每月下单一次;
  • 即时零售如点奶茶、买咖啡、送水果则是高频行为,每天可能多次发生;
  • 一旦平台通过奶茶券把用户“拉回APP”,即有机会完成更高客单价的转化——比如顺手买个手机壳、买件衣服,甚至买一部iPhone。

这场“高频”之战并非电商巨头之间的角力,而是他们共同抵御“短视频+直播+带货”三位一体的流量收割者——抖音。


马云未送奶茶,但坐镇饿了么指挥补贴战

尽管马云没有像刘强东那样“头戴头盔、亲自送外卖”,但据悉,他与阿里CEO吴泳铭均在饿了么总部坐镇,直接指挥补贴策略和资源调度。补贴金额之大前所未有:阿里豪掷500亿人民币,每月投入高达80亿,可见其决心之重。


补贴不是“恶性内卷”,而是商业规律的进化

这场被部分评论指责为“新一轮内卷”的补贴战,其实更符合商业演化规律:

  • 流量红利消失,必须用更高效的用户运营手段争夺存量市场
  • 补贴是一种获取用户心智的手段,而不是终点
  • 真正实现盈利的是链路延伸后的长尾产品销售,而非首单奶茶

奶茶店也非全然“韭菜”角色。大品牌通过参与补贴,换来了爆炸式曝光和品牌印象强化。对于他们来说,亏本不是最怕的,被用户遗忘、失去心智位置才是致命打击。


未来:即时零售是入口,不是终点

即时零售平台不会因一杯奶茶获利,但可以借此绑定用户、重构路径、激活整个平台交易生态。补贴大战将持续,但不再是“烧钱换规模”的旧时代游戏,而是“借入口争通道”的新时代争夺战。

在流量稀缺与注意力碎片的时代,谁能让用户在打开APP的第一瞬间想到自己,谁就拥有了胜利的可能。


结语

7月5日这场补贴大战,不只是一个消费事件,更是一场行业级战略行动的缩影。它既是一次对即时零售模式潜力的集中验证,也是一场对“用户心智归属权”的宣战。

补贴的尽头,也许不是一杯奶茶,而是整个互联网格局的改写。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欢迎阅读新西兰全搜索中国新闻,我们为您带来最新的中国新闻,让您时刻紧跟中国的动态与发展。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