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著名的冰川风景区

概览: 新西兰南岛拥有南阿尔卑斯山脉绵延的冰川群,其中不少因壮丽景色和易达性闻名于世,成为游客向往的风景胜地。知名的冰川包括西海岸的弗朗兹·约瑟夫冰川(Franz Josef Glacier)和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以及位于中部南阿尔卑斯山脉库克山国家公园的塔斯曼冰川(Tasman Glacier)等。这些冰川景区各具特色:西海岸冰川从高山延伸至温带雨林,景观独特;塔斯曼冰川则是新西兰最大的冰川,末端形成碧蓝冰河湖。近年来,气候变暖对冰川体积和可及性产生明显影响——冰川缩退使得某些徒步路线缩短或关闭,需要借助直升机才能亲临冰面。下文将介绍几个著名冰川景区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和旅游活动,并说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变化以及旅行建议。

弗朗兹·约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Franz Josef & Fox)

弗朗兹·约瑟夫冰川谷地景观。在过去150年中,该冰川经历了多次推进和后退,如今冰舌已远离最初的位置,周围可见往昔冰川刻蚀的痕迹(2018年)。

地理位置与特色: 弗朗兹·约瑟夫冰川(毛利语称Kā Roimata o Hine Hukatere)和福克斯冰川(Te Moeka o Tuawe)相邻,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的西兰国家公园(Westland Tai Poutini National Park)内,两者相距仅25公里左右。它们是世界上少数从高山延伸到低海拔雨林地带的温带冰川,非常特别。两条冰川的源头均是南阿尔卑斯山脉主脊高处的巨大积雪盆地,其中弗朗兹冰川汇集约20平方公里的冰雪,福克斯冰川汇集约32平方公里。由于供给冰量巨大,再加上海拔陡降的山势,这两条冰川冰川流动速度很快,每天可推进数米,把冰舌“挤”出山谷,深入海拔仅300米左右的森林谷地。因此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它们的末端曾经几乎触及雨林,离海岸线不到20公里,形成了“冰川瀑布雨林”的奇景。在晴天,游客可以远眺冰川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倾泻而下,一直延伸到绿色森林的边缘,景象十分壮观。

可达性与活动: 弗朗兹·约瑟夫和福克斯冰川因其相对易抵达性,早在19世纪末即成为旅游目的地。两冰川附近各有同名小镇提供食宿与向导服务。游客可自驾或乘巴士沿西海岸公路抵达冰川步道起点,然后各有一条步行道通往冰川观景点。弗朗兹冰川步道约全长5公里(往返),穿过雨林和冰川河谷,可到达距冰川末端约750米处的安全观景平台。福克斯冰川谷步道也可徒步至距冰舌末端约500米的地点。需要注意的是,出于安全考虑,游客不得逾越警戒线接近冰川末端,因为冰洞坍塌、落石和突然的洪水(冰川湖溃决)风险很高。在观景平台,仍能感受到冰川凉气扑面,遥望蔚蓝破碎的冰墙。除了徒步看冰,两地也提供直升机观光冰川徒步活动:乘直升机登临冰川上方,在专业向导带领下穿上冰爪漫步冰原,探索冰洞和冰柱。这是体验冰川魅力的热门项目,但价格较高且受天气影响(云雨天直升机无法飞行)。据新西兰旅游局介绍,Franz Josef冰川的常规直升机冰川徒步约4小时,包含10分钟飞行,起价约585纽元。福克斯冰川也有类似的heli-hike行程,一些游客评论由于福克斯那边航线略远、天气略干爽,取消率反而更低。有经验的登山客还可以参加冰川攀登高山导览,深入冰原腹地甚至翻越山脊(需提前申请向导服务和特许)。

生态与地貌特色: 两冰川所在的西海岸气候湿润,每年降水可达数千毫米。大量降雪在山顶累积,转化为冰川向下输送;同时山脚雨林茂密,冰川消融水滋养着冰川谷底的河流生态。这种冰川与雨林交汇的独特环境孕育了多样的生态:冰川周边岩壁上生长着耐寒苔藓和地衣,谷地森林中则有南山毛榉和丝蘭等温带树种。毛利传说也为这些冰川赋予浪漫色彩:福克斯冰川毛利名意为“塔瓦伟的长眠之床”,传说勇士塔瓦伟在冰川坠亡长眠于此;而弗朗兹冰川毛利名意为“恒久的眼泪”,说的是塔瓦伟的恋人因悲痛流下的泪水化作了这条冰川。地貌上,这两条冰川过去百年推进-后退频繁,在谷底留下显著的冰碛丘和擦痕。一些早期探险者的记录和照片显示,19世纪时弗朗兹冰川的末端曾远及今日瞭望台所在处。如今在瞭望台附近还能找到当年冰川磨圆的岩石。游客漫步冰川河床,可以观察冰川退缩后形成的U型谷,以及冰川融水汇成的冰川河。福克斯冰川脚下的马瑟森湖(Lake Matheson)是一处著名景点,湖面如镜倒映库克山和冰川峰峦,晨曦或黄昏时分景致尤为迷人,常吸引摄影爱好者。

塔斯曼冰川(Tasman Glacier)

位置与规模: 塔斯曼冰川位于南阿尔卑斯山东麓的库克山/奥拉基国家公园内,是新西兰最大、最长的冰川。它北起南阿尔卑斯最高峰奥拉基/库克山(海拔3724米)附近的冰原,冰川顺塔斯曼山谷绵延约29公里。冰川最厚处达600米,覆盖面积相当广阔。在冰河时代(距今约2万年前),塔斯曼冰川曾与周边的胡克(Hooker)、穆勒(Mueller)、穆尔奇森(Murchison)等冰川相连,巨大的联合冰川一度延伸长达115公里,向下挖掘出如今的普卡基湖盆地。可以说,现在碧蓝的普卡基湖就是远古塔斯曼冰川的“杰作”。近2000年来,塔斯曼冰川的轮廓虽无剧烈变化,但其厚度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由于冰川下部覆有厚厚的岩屑“保温被”,所以面对气温变动,塔斯曼冰川更多表现为冰面抬升或降低,而不是像西海岸冰川那样快速前进或后退。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其消融也非常显著:冰面高度已较一百年前下降约130米。20世纪80年代中期,冰川末端融水开始积成小水潭;到1990年代,这些水潭连成了一片宽阔的冰川终碛湖,即今天的塔斯曼湖(Tasman Lake)。1990到2011年间,塔斯曼湖体积翻了两番,冰川每年崩解出大块冰山漂浮湖上。目前塔斯曼湖长约7公里,继续以惊人速度扩张中。

景观与活动: 塔斯曼冰川及周边是库克山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属于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特威泽尔-威斯特兰冰川地区”。与西海岸冰川不同,塔斯曼冰川的表面覆盖大量岩石和碎屑呈灰褐色,远观可能不如弗朗兹、福克斯那样洁白醒目。然而置身其境,塔斯曼冰川景观依然令人震撼:高山冰原绵延,巨大的冰舌缓缓没入乳白色的冰湖中,湖上漂浮着形状各异的冰山,远处库克山峰峦倒映湖面。游客可驱车从库克山村出发,沿山谷驶近塔斯曼冰川区域。常规有两条步道:塔斯曼冰川观景步道爬上海拔约100多米的冰碛垄,约需30分钟,可俯瞰塔斯曼湖、冰川末端和远处的南阿尔卑斯群峰;冰川湖步道较平缓,约需20分钟可抵达湖岸。湖边可近距离观赏漂移的冰山,有时还能听见冰块破裂沉入湖水的轰隆声。在每年春夏(9月至5月左右),这里还有独特的冰川探险船游:乘坐小型观光船或皮划艇,在向导陪同下游弋于塔斯曼冰湖之间,围绕浮冰航行,甚至可以伸手触摸千年冰块。这个活动由冰川探险公司运营,全程约2小时,游客能近距离感受冰山的壮美与冰川融化的动态过程。冬季湖面部分结冰或天气寒冷时,船游项目暂停,但冰川景色反而更加清晰宁静。此外,塔斯曼冰川也是高山登山和滑雪胜地: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可在向导带领下攀登冰川至马尔蒂峰、艾默伦峰等地;每年冬季有直升机滑雪(heli-ski)公司在塔斯曼冰原上空投滑雪者,从长达数公里的冰雪坡道一路滑下,体验壮丽的冰川滑雪。

生态与地貌: 塔斯曼冰川周边属于高山苔原环境,植被稀少,多为耐寒草本和地衣藓类。冰川末端的冰湖由于冰川研磨岩粉而呈乳灰色“冰川乳”,水质贫瘠,仅有少量浮游生物。偶尔可见勇敢的高山鹦鹉(Kea)在冰碛垄上出没,好奇地打量游客。塔斯曼谷地两侧山坡上遗留着多级冰碛台地,这是冰川不同时期稳定时堆积的泥石堤,记录了冰川的历史高度。例如沿步道可见大约上世纪中叶冰川高度所在的冰碛层,彼时冰舌还未大规模碎裂成湖。现在冰湖不断扩大,预计将与更下游的胡克冰川湖等连成一体,最终形成一系列高山湖泊。这一变化过程展现了冰川退缩遗产:冰川消退后留下一串湖泊和宽阔的冲积河谷,周边的碎石荒地将逐渐被先锋植物(如扭矛叶(tussock grass)等)定殖,再慢慢演替为稀疏林地。这是一幅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地貌变迁图景,对游客和科学家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

新西兰冰川对气候变暖高度敏感,被誉为“气候晴雨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变暖已明显导致冰川消融和后退。观测数据显示,1977年至2014年,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永久冰雪总量减少了约三分之一。特别是在2000年后,冰川退缩速率显著加快:2015-2019年间,新西兰冰川平均每年变薄1.5米,是2000-2004年时速率的近七倍。以弗朗兹·约瑟夫冰川为例,它在1980年代曾一度前进(因连续冷凉年份),但自2008年起迅速退缩,短短10年末端后退了1.5公里,创下记录。福克斯冰川同期也后退约900米。曾几何时游客可以几乎走到冰川脚下,如今却只能远眺冰舌高挂山谷之中。冰川的显著消融还造成景观变化,例如弗朗兹冰川在1930年代末曾形成小冰川湖,后来又被岩屑填平;而最近的退缩中一度又出现冰湖,后又消失。塔斯曼冰川的变化更为直观——终端湖泊的出现正是冰川消退的直接产物。科学家预测,即便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冰川仍将继续萎缩,只是速率放缓;若高排放路径持续,到2100年新西兰大部分冰川可能消失殆尽,只剩高山深处的零星冰块。

对旅游的影响: 冰川缩退已经影响到了游客体验和当地经济。过去游客可以徒步直接踏上弗朗兹或福克斯冰川的冰面(有向导的情况下),但如今由于冰舌悬空断裂且远离谷底,这种步行上冰的行程已不再安全可行。取而代之的是更昂贵的直升机冰川行,这让一部分预算有限的游客却步。一些访问过冰川多次的游客也感叹,肉眼可见冰川比十几年前“瘦小”许多。例如有50年前来过的旅客重访弗朗兹冰川,用“几乎认不出了”来形容巨变。冰川景区周边的商家也担心,若冰川不再壮观或难以接近,游客数量恐怕下降,进而影响“冰川小镇”生计。事实上,弗朗兹约瑟夫镇和福克斯镇常住人口加起来不到1000人,却在旺季要容纳数千游客。当地旅游业对冰川景观可谓高度依赖。不过短期内,这些冰川依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吸引力:毕竟在温带海拔500米处就能望见冰川奇观,全球屈指可数。政府和社区也在积极应对,例如:改进步道和观景设施,让游客即使不能踩冰也有良好观赏体验;提供其他亮点项目如热带雨林温泉、冰川直升机观光组合南阿尔卑斯纵览等,丰富玩法。长远来说,气候变化无疑是冰川旅游面临的最大挑战——这既需要全球携手减缓变暖趋势,也需要当地开拓新的可持续观光卖点来保持游客兴趣。

旅行建议与注意事项

最佳季节: 参观冰川的高峰期是每年南半球的夏季(12月至次年2月),此时白天气温较温和(山谷中约15℃左右),日长适合徒步活动。但夏季也是西海岸的多雨季节,天气变化快。春季(9-11月)冰川周围野花开放、冰湖有大量浮冰,也是美景频出的时候;秋季(3-5月)空气清澈,山顶初雪与金黄树林相映也别有风姿。如果计划直升机活动,一般清晨时段风较小、云雾未起,飞行成功率更高。有经验者建议预留弹性时间,因为西海岸天气阴晴难料,直升机冰川行程可能因天候取消或改期。

装备与安全: 冰川景区户外活动需做好防雨防寒准备。即便夏天,山谷天气瞬息万变,常常一场冰冷细雨说来就来。建议穿防水夹克、登山鞋,内穿保暖抓绒或美利奴羊毛衣物,多层穿搭以便随气温增减。徒步时地面多为碎石和湿滑泥土,务必走规定步道,切勿跨越栅栏接近冰川。冰川意外(如冰崩或隐伏冰洞坠落)过去曾夺走多条人命,当地每处瞭望点都有遇险者纪念牌,务必引以为戒。若参加冰川徒步/攀登等专业项目,需听从向导指挥,配带齐全安全装备(冰爪、头盔、冰镐等通常由向导提供)。紫外线在高山冰面上反射强烈,晴天务必戴上太阳镜和高SPF防晒霜以免灼伤。西海岸步道上常有凯阿鹦鹉出没,它们以顽皮闻名,喜欢啄食背包和车窗胶条,游客欣赏之余也需看管好物品。摄影贴士: 冰川蓝白色调在清晨和傍晚斜阳映照下层次分明,此时也是拍摄倒影与星空的好时机(马瑟森湖日出倒影、塔斯曼湖星空下的冰山都极为震撼)。但无论取景多迷人,切记不要为了抓拍而擅闯禁区或站上不稳岩石。

文化与环保: 尊重冰川对毛利族裔的文化意义,例如弗朗兹和福克斯冰川被视为毛利祖先的化身,游客应怀敬畏之心。垃圾请随身带走,保持步道洁净。不要采摘植物、带走石头冰块等,让后来的访客也能见到同样的自然之美。在冰川小镇消费时,可与店主聊聊天,当地人乐于分享冰川的故事和环境保育知识。

结语: 新西兰的冰川风景区将高山冰川之壮美与低地雨林之丰饶融为一体,孕育出独特的自然魅力。从福克斯和弗朗兹冰川的奔涌冰河到塔斯曼冰川的巨湖浮冰,每一处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这些冰川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提醒着我们气候变化的现实。在您亲历冰川胜景、留下珍贵回忆的同时,不妨也思考如何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旅行、支持当地保育工作。唯有如此,这些冰川奇观才能在未来岁月中继续冰魂傲然,供世人瞻仰。

参考资料:

  1. Te Ara 新西兰百科全书 – 《冰川与冰川作用》(含塔斯曼、弗朗兹约瑟夫、福克斯冰川介绍,2021年更新)teara.govt.nzteara.govt.nz
  2. 《卫报 (The Guardian)》– 《冰之终结:新西兰正在消失的冰川》(2021)theguardian.comtheguardian.com
  3. Stuff 特稿 – 《薄冰:西海岸冰川的兴衰》(2018)interactives.stuff.co.nzinteractives.stuff.co.nz
  4. 新西兰DOC保护局 – 库克山国家公园游客指南(含塔斯曼冰川徒步信息,2022)teara.govt.nz
  5. 新西兰旅游局官网 – 西海岸冰川游览页(直升机冰川徒步产品介绍,2023)nationalgeographic.comtripadvisor.com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生活编辑 Luciana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