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有力的晨间惯例能为整天定下基调,影响心态、能量与抗压表现;当清晨加入一些结构与意图,就等于为快乐先发制人。幸福学者阿瑟·C·布鲁克斯(Arthur C. Brooks)指出,快乐不是“发生在身上”的事,而是需要亲手建造的结果。”
专家其人
布鲁克斯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畅销书作者,著有《Build the Life You Want》(与奥普拉·温弗瑞合著)与《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他多年研究幸福如何被实践,并强调:想更快乐,要做三件事——理解幸福科学、改善习惯、并用承诺把改变落实在生活中。
一、在天未亮时起床
‘自律是一切。’布鲁克斯说,自我关怀不是‘泡澡点蜡烛’式的放松,而是对真正有效、真正重要之事保持纪律,而这从清晨第一刻开始。无论在哪个时区,他都会在黎明前起床,并以固定顺序开始新的一天:先运动,再进行宗教/心灵修炼。针对‘我是夜猫子’的说法,他直言:这多半是缺乏自律的借口。就他本人而言,通常4:30起床,4:45—5:45进行高强度锻炼,认为清晨运动有助于管理刚醒来时偏高的压力激素,提升当天的专注、创造力与心智敏捷。
二、拥抱冥想(或心灵修炼)
在运动之后,他会‘锻炼灵魂’:作为天主教徒,每天6:30—7:00参加弥撒,让内心平静专注,为工作定下清晰基调。对不具宗教背景的人,他建议用冥想、写日记、聆听音乐来完成心灵安放;若浏览社交媒体,也只关注能带来乐观情绪的‘快乐账号’,为信息流做情绪上的‘净化’。
三、接纳偶尔的不开心
快乐不是把负面情绪‘消音’,而是学会与其共处,并把两者分别管理。‘快乐与不快乐并非对立面,必须分别管理:一方面提升幸福感,另一方面管理不幸福感。’他强调,试图彻底根除不快乐只会带来挫败,因为感到不开心是自然的人类经验。关键在于用简单、科学支持的晨间惯例,把情绪‘校准’到稳态,让人更踏实、更具韧性。
实践要点
- 在天未亮时起床:以纪律取代藉口,让清晨成为情绪与专注的‘启动器’。
- 先动再静:进行‘让自己有点不舒适’的高强度运动,再进行冥想/祈祷/写日记等心灵修炼。
- 管理而非抹除负面:通过稳定的晨间流程同时‘抬升快乐’与‘管理不快乐’,别把正常的低落当成故障。
- 优化信息饮食:为社交媒体设置‘快乐滤镜’,避免清晨被负面内容绑架。
- 让流程可重复:固定时间、固定顺序,降低决策疲劳,把意志力省给更重要的事。
结语
布鲁克斯的底线很简单:别指望下载一个应用或吞下一颗药丸就能幸福。把清晨这段‘杠杆时段’结构化,用可重复的纪律去实践身心有效策略,才是由内而外构建更快乐一天的可靠路径。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生活编辑 Luciana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