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估算显示,东南亚正面临“被迫从事电诈”的人口贩运危机:缅甸约12万人、柬埔寨约10万人被转运至所谓“诈骗园区”,不少人经泰缅、泰柬边境被带入。新加坡媒体 CNA 的调查节目《Insight》于6月21日播出的纪录片《Inside Southeast Asia’s Notorious Scam Hub for China-Linked Syndicates》披露了园区的运作链条与受害者遭遇,并引发广泛讨论。
典型路径:高薪诱骗→扣押证件→“KPI流水线”→体罚转卖
纪录片显示,不少受害者被“海外高薪、包吃住、快速办理签证”等广告吸引出境,抵达后即被没收护照与通讯设备,被安置在园区宿舍与办公楼之间的封闭空间,从事脚本化的电信与网络诈骗。所谓“绩效考核”以拉新、转化率与到款额度为指标,未达标者面临体罚、罚款甚至被转卖到其他园区。园区外围通常由地方武装、黑保安或雇佣兵把守,形成事实上的“法外区”。
为何在东南亚聚集:战乱、腐败与边境灰色地带
节目与受访者指出,缅北长期的武装冲突与多头势力分割,造成治理真空;在柬埔寨与老挝部分地区,外界多年来屡有“园区化经营”的报道。漫长的边境线、复杂水陆通道与腐败问题,令跨境运输、人身控制、资金洗白更具隐蔽性。纪录片同时提及泰国作为通道国的尴尬角色:虽持续开展边境巡控与执法行动,但跨境抓捕、司法协作与引渡安排的现实门槛,令“断链”并不容易。
诈骗术迭代:从“杀猪盘”到伪装客服与投资盘
片中披露,园区内的诈骗手法呈工厂化与产品化:从情感诱骗(俗称“杀猪盘”)、“导师荐股/虚拟币投资”,到仿冒客服与银行/平台通知,均配套话术库、社交账号池与仿站/仿App。资金层面,涉诈资金常通过加密货币、地下钱庄与离岸账户多层转移,部分再流入当地房地产与服务业。
执法与外部压力:多国共打仍存“断点”
节目的线索显示,中国方面近年持续推进跨境打击,强化对园区与“金主”的施压与追逃;泰国在边境设卡、开展清剿与遣返协作,但面临流动通道与法律适用差异的挑战;缅柬老的复杂利益结构与地方权力网络,则被认为是外界最难以撬动的环节。受害者来源也出现变化:除早期华语群体,印尼、菲律宾等国年轻人被“高薪出国”诱骗的案例增多。
舆情温度计:谴责、问责与多边呼声并存
纪录片发布后,社交平台评论呈三大主轴:其一,对“现代奴役”与酷刑的强烈谴责与对受害者的同情;其二,关于“腐败是根因”的高频指摘,矛头指向园区所在地与通道国的个别官员、武装与黑警勾连;其三,对中国因素与各国责任分担的争论加剧,一端强调“黑帮与金主多与华人网络有关”,另一端强调“官方在加大跨境打击”。与此同时,呼吁东盟与联合国推进情报共享、联合执法、资产追缴与人道救援机制的声音明显增加。
风险提示与公共信息
鉴于招工与旅游场景高度交织,多国警方与反诈机构提醒:对“无门槛高薪、代办签证、先付中介费”等招聘保持高度警惕;出境务必核验雇主资质与合法工签,备份证件并与亲友共享行程定位。一旦遭遇人身限制,尽量记录地标、通行路线、联系人与金流线索,择机联系家属、本国使领馆或媒体求助。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新西兰!️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
了解 新西兰全搜索🔍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