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供销社重出江湖后,社区食堂这一概念又挑动网友神经

继供销社重出江湖后,社区食堂这一概念又挑动网友神经

新西兰全搜索中国新闻直播间,继中国农村扩大供销合作社之后,又要在城市小区建立食堂等设施。据《北京日报》、人民网报道,10月31日,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显示,各市(区)应选取3至5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试点时间自202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通知》称,试点社区应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将配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但是,“小区要建食堂”被很多人划了重点,特别是和供销社联想在一起,所以社区食堂的宣传挑动了很多网友的神经,非常容易想到是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食堂又要回来了。我觉得这个有点多虑了,社区食堂办得好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基本覆盖全省乡镇

现在很多朋友对于大锅饭时期不是很了解,“大锅饭”要追溯到1958年夏天。“大跃进”运动与日渐炎热的天气一样,如火如荼进入高潮。那时候有的农村,人民公社已然有了雏形,一些人觉得可以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试点,于是公共食堂作为新生事物应运而生。

吃食堂饭,就是现代人常常提到的吃“大锅饭”。“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是那个时候的墙体标语,是当时人们对人民公社的理解,对共产主义的美好向往,也是开办公共食堂的理念。

于是多数农村冒出数以万计以生产队为单位的大食堂,并对食堂的饭菜也提出了要求——品种花样要多,粗细搭配,注意改善伙食,讲究食堂卫生,生产队要有自己的菜园子。在人们的概念里,只有“放开肚皮吃饭”,才能“抓革命,促生产”,但这样“吃大锅饭”没有维持多久,就出现了寅吃卯粮的现象。

虽然这一“美好事物”持续两三年就宣布告终,不过让“食堂”、“大锅饭”等这些词更加具备了中国特色。食堂都是大锅烧饭,而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

然后到了计划经济时期,最能体现当时时代特征的就是那段时期发行的各种票证。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凭票购物”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那个时期,国家单位普遍存在着“单位办社会”的状况,各企事业单位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后勤保障部门一应俱全,食堂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食堂,人们都是在单位食堂凭票吃饭买菜。

因为大锅饭给大家,特别是长辈了留下了特别深刻的记忆,特别是在物质短缺的时期,所以计划时期的概念加上内循环政策,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这和供销社概念这几天热炒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大家不用过度担忧,因为计划经济时期已经过去很久了,中国是不可能再回到那个时期的政策的。

以前的供销社:

现在的供销社: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平心而论,今天的供销社和大锅饭更多是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下振兴农村的手段,看到供销社重建,就认为要退回计划经济,这种想法应该是过虑了。不过也应该思考,为何每次这类概念出来时都会引起很多人担忧,就像担心全国两会2020年5月首次提出的“国内大循环”是要闭关锁国,担心中共中央和中国国务院今年4月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要统购统销。

人们担心的或许是,中国现任领导层是否过于相信国家之手对于经济发展的掌控;人们也担心,领导层是否已经认定,中国未来必将面对被封锁、被制裁、与外部脱钩甚至开战的情境,因此才提前布局。这些忧虑,短时间内恐怕都无法消解。

我们认为农村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市场经济的弱势地位,农产品卖不是价滞销,需要电商公司的帮助的状况层出不穷,而农村的发展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所以供销社可能在这些方面能够帮助起到积极作用。现在经济增长点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农村经济是一个以前被忽视,现在变得很热的概念。所以希望国家的拨款能够用在刀刃上,为中国农村发展带来一波活力。

社区食堂建设,一直是各地惠民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中国将迎来的老龄化社会。以上海来说,2007年,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开出了上海首个社区食堂,之后升级为长者食堂。2019年,“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点”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目前,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长者食堂在上海各街镇遍地开花。

从宏观政策上,去年年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打造一批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近期各地也纷纷出台落实措施,一般都要求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化运营、公益属性、综合监管”的经营原则;有的农村地区也在试点互助孝老食堂,依照“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原则运作。无论是社区食堂还是长者食堂,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配套政策,都没有强调食堂的“国营”属性,相反更多强调了“社会化运营”“企业运作”。

而且这种自产自销的社区食堂,可能要比商业食堂的运营成本要低,此外,现在越来越多的餐厅使用预制菜,这种社区市场在运营方面,要是使用更加营养的搭配食材,可能顾客也会很多。

这两个概念重出江湖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可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资金运营等方面还存在这很大差距,所以说概念提出是一回事,运营又是另外一回事,上海的社区市场,和中国西部地区食堂建设肯定会有差距的。这个各地的公平化,我觉得可能也会是很多人会关注的。所以这个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像是在亚洲的很多地区,都有社区食堂,以公立或者私立的形式运营,由自愿者每天采购食材,然后轮流烹饪餐点给社区内的老年人和弱势群体,运营资金也都是由国家拨款或者是善款捐助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概念的出现,联想到过去的记忆而去批判它,而是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并且观察和鼓励这些机构往好的方向发展。

延伸阅读:澎湃社论:社区食堂助老,不是要取代饭馆

供销社重出江湖?

中国食堂70年:从大锅饭到智慧食堂,我们经历了什么?

50年代人民公社大锅饭真实照片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中国!️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支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和创作者!请打赏一杯咖啡给他们(注明栏目或文章题目),或支持我们每月的服务器费用,非常感谢!
订阅我们,Paypal每月赞助5纽币:
http://bit.ly/47fUCPS

继供销社重出江湖后,社区食堂这一概念又挑动网友神经》有1条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