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全搜索中国新闻直播间,上海报道,“经过了慎重的考量,我们决定领英在中国的本土化求职平台——‘领英职场’将于2023年8月9日起正式停止服务。”

5月9日,领英(LinkedIn)宣布关停中国招聘业务,同时停止在中国设立产品和工程团队,并缩减职能、业务和营销部门的岗位,716名员工也将随着“领英职场”的逐步关闭而被裁撤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截至2022年7月,领英全球会员总数已超过8.75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会员总数也已经累计超5700万,领英也一直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招揽高端人才的重要通道。

2014年进入中国,随着招聘业务的关停,领英这场九年的中国本土化之旅也正式宣告结束

“领英中国的护城河在于海外人才招聘,这是其他中国国内选手很难攻下的。而在中国国内,不管是高端职场社交市场,还是下沉市场,国内企业都远比领英中国做得更快更好,领英最终选择关闭国内求职业务,退回出海场景也在预料之中。”一位业内观察者表示。

入局

2014年2月,Linkedin正式公布了中文名称“领英”,并发布了简体中文测试版,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而对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领英是给足了尊重,领英中国第一任总裁沈博阳也为之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和尝试,他表示,领英在进入中国之前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

进入中国时,领英精心选择了两家颇具本土经验的公司——红杉中国和宽带资本成立合资公司,以保证能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市场。

沈博阳表示,为了不重蹈外资互联网公司入华覆辙,领英采取了创业公司的运作方式,领英中国公司并非如同谷歌一样是美国的分支,而是一个全新的合资公司,引入了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既有了很强的人脉资源,也更容易按照中国方式运作。

创立之初,领英中国公司董事会成员共有5人,分别是红杉资本中国创始人沈南鹏、宽带资本创始人田溯宁、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Linkedin CEO Jeffrey Weiner以及沈博阳。

按照沈博阳的想法,领英中国在架构设置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机构,而是一个具备产品技术、市场、公关等全部职能的完整团队。“我和Hoffman的共识是,不能把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粘贴到中国,不能再采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分别向美国对应部门汇报。因此领英中国所有的人都是向我汇报,美国任何部门在华招聘都要经过我。”

“领英中国不应该是一个高大上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而应该是一个接地气的本土团队,在产品上,不能做机械的复制粘贴,而是更多地做本土化的东西。”沈博阳说。

2015年,在沈博阳的带领下,领英中国迈出本土化的第一步,在中国国内推出移动职场社交App“赤兔”,集成了微信、网易邮箱等中国常用App的相关功能,优化界面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在领英初入中国时,最先吸引的是那些海外背景、跨国公司的人,用着英文名和英文履历。沈博阳设计出赤兔要解决用户下沉问题,提高中国本地公司的占比,让领英在中国“更接地气”。

不过,这一尝试很快宣告折戟,2017年,沈博阳辞职离开领英,次年,领英任命陆坚为中国区总裁,汇报给领英高级副总裁兼全球工程负责人Mohak Shroff。

割城

2019年,赤兔正式宣告下线,沈博阳也在个人公众号上讲述了创立赤兔和运行三年来的跌宕起伏。

在他看来,赤兔最终无法持续吸引用户的原因包括:外企应用迭代节奏过慢、赤兔无法与领英完全切割、没有切中中国市场职场社交的“匿名”需求、工作中领英内部阻力过大等等。

彼时,中国国内招聘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其中,利用“匿名吐槽社区”的脉脉快速成长,主打移动招聘的Boss直聘、智联招聘也开始疯狂抢占招聘市场的份额,而执行“本土化”任务的领英仍受到多重掣肘。

第二任总裁陆坚上任后,继续致力于帮助领英实现本地化。

2019年,陆坚将领英在中国的产品策略更改为“一站式职业发展平台”,与“招聘平台”错开竞争,颠覆了“赤兔”要接地气往下走的策略,主打为中高端职场人士提供社交链接以及职业指南、职场必修课和薪资洞察等价值。同时,开始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人才和营销等服务。

不过,这一战略同样并未为领英的中国本土化带来更多增色,领英也一直未对外披露中高端职场招聘和职场发展业务的具体进展,陆坚多数时候对外谈论领英在出海业务上的市场潜力,并且强调“本质上领英在中国国内没有竞争对手”。

直到两年后,领英宣布将彻底关闭社交媒体业务,领英本土化的困境才重新回到大众眼前。

2021年10月,领英发布声明,称将进行战略调整,不再提供原创内容的发布与互动功能,并将于年内推出一系列新的产品与服务,同年12月,领英推出新应用——“领英职场”,并表示将专注于帮助用户连接职业机会,协助雇主找到理想的候选人。

对此次“社交媒体”功能的剔除,领英的解释是基于竞争优势及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考量。陆坚称,一方面,相较于领英全球,面向中国国内的媒体业务在领英中国的业务中占比较小;另一方面,在合规运营层面,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

“在过去的18年里,领英在全球已逐渐演变成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招聘平台,然而在进入中国的过去7年间,我们看到相比中国国内其他的社交媒体平台,领英作为媒体的规模要小得多。而在招聘方面,尤其是在中高端职位和海外人才的招聘方面,领英是非常有优势的,未来也大有可为。”陆坚在谈到中国战略调整时说道。

败走

领英中国已早早地退出了中国头部招聘平台之列。

在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师看来,团队路线之争是领英中国败退的一大原因,当年,沈博阳推出的“赤兔”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产品,更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按照沈博阳的说法,领英之于赤兔,好比QQ之于微信。后来,沈博阳的继任者陆坚推翻了沈博阳的策略,还表示赤兔主打的是人才金字塔底层,而本地化的领英旗舰产品聚焦在比较高端的人才上,两个目标用户群体没有交集,因此在开发产品和传递价值上遇到了许多问题。

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互联网招聘求职行业洞察报告》,在月活跃用户上,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成为第一梯队的“千万级”玩家,第二梯队则是BOSS直聘和猎聘在内的“百万级”玩家,十万量级的领英中国则沦为第三梯队。

易观千帆数据则显示,2023年3月,领英APP月活为95.96万,远不及前程无忧的1845.98万、BOSS直聘的1728.45万和智联招聘的1082.29万

“尽管我们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初步进展,但‘领英职场’始终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这使我们最终做出了停止服务的决定。”领英声明中说。

丁道师表示,领英的败退,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互联网社交平台已经进入高度白热化,领英的对手不管从理念还是产品来看,都比它领先一个时代。

在历经几轮的业务阉割之后,目前,领英在中国的业务几近全部裁撤,对于接下来的安排,领英称未来将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找和雇佣国际人才,提升人才技能,以及帮助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国际化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尽管领英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领英人才和营销解决方案,以及今年晚些时候即将落地中中国国内地的领英学习解决方案,持续支持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但这些海外服务已经与中国本土市场无关。

在本土化问题上,领英拿出了足够的诚意,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终仍然遗憾没能解开这个“魔咒”。

“领英职场”将于8月停止服务

5月9日,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官方宣布调整中国业务战略。领英在声明中表示,“领英职场”将于2023年8月9日起正式停止服务,即日起至2023年8月9日,您可以通过设置页面下载您在“领英职场”的个人账号数据,8月9日后,领英将删除所有“领英职场”的个人账号数据。

“领英职场”是领英中国推出的中国版求职APP,该应用于2021年12月上线,主要帮助用户连接职业机会,协助雇主找到理想的候选人,“领英职场”是领英中国推出的本土化求职平台,曾被寄予厚望。

领英中国总裁陆坚2022年2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摘除社交媒体功能,领英中国进入3.0时代。现在,领英决定关停“领英职场”,企业客户无法通过该平台招聘人才,个人职位发布功能及中国本土的领英招聘专版也将停止服务。

早在2021年3月,领英就宣布暂停中国境内的新用户注册,当年10月14日,领英的“老板”微软官宣关闭领英中国的社交功能。两年后,领英决定关闭“领英职场”,也意味着该平台的又一个本土化业务探索失败。

领英关停“领英职场”业务将无法避免地进行裁员。领英在声明中表示,将会停止在中国设立产品和工程团队,以及缩减职能、业务和营销的岗位。

领英宣布中国市场业务调整及关闭“领英职场”的消息,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全球职业社交巨头的中国故事

与看热搜的微博、刷朋友圈的微信相比,领英的知名度要低很多,但领英却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

领英是一个老牌互联网产品,美国著名投资家、前PayPal的执行副总裁Reid Hoffman于2002年12月创立了LinkedIn,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山景城,2003年5月,领英正式上线。

Reid Hoffman创立领英的目的就很明确,领英致力于连结全球职场人士,维护他们在商业交往中认识并信任的联系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个热词:人脉。

领英是一家以商业客户为导向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领英推出之后很快受到商务人士和职场精英人群欢迎。

到2011年1月,领英注册用户超过9000万,当年5月,领英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到了2012年底,领英在全球市场有1.8亿个人注册用户及超过500家企业用户,是全球职业社交巨头。

领英在全球混得风生水起,更是动作频频,2012年5月,领英以1.19亿美元收购SlideShare在线文档共享服务商。2013年4月,领英又收购了知名移动新闻阅读应用Pulse。

领英正值巅峰时期,全球科技巨头微软“相中”了领英,于2016年6月13宣布将以26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领英,完成被收购程序后,领英从此背靠上了微软这棵大树。

同样,领英在中国市场也有着精彩故事。领英自然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2014年,领英进入中国市场。

当时,领英和红杉资本、宽带资本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也十分看好领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表示:我们认为LinkedIn和红杉资本在中国有绝佳的合作契机。

领英进入中国市场后第一时间就开启了本土化策略,将中文名称取名为:领英。领英很快吸引了一大批用户,当年用户就超过400万。

领英很重视中国市场,任命原糯米网CEO沈博阳为中国区总裁、全球副总裁,可以说沈博阳是领英中国的“关键先生”。

领英定位为职业社交、商业社交,凭借着简洁的界面、清晰的功能、较少的广告,领英在中国市场还是吸引了很多用户,特别是职场精英、大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用户人群。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1月29日,领英中国会员总数已逾5,000万。虽然,领英的用户规模及数量无法与微信等大众社交平台相比,但领英却是当时职场社交的热门平台。

领英玩不转中国市场

尽管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巨头,也进入中国这个全球至关重要的大市场,领英也曾在中国市场有着巅峰时期,但给市场的印象是:领英玩不转中国市场。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领英很重视中国市场,领英中国团队也一直很努力。

巅峰时期的领英业绩表现还不错,比如2016年推出了领英营销解决方案,推出广告营销业务,其企业级和在线销售业务的年营收实现100%业绩增长,吸引了微软、甲骨文、华为、国航等海外及本土用户。

与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互联网巨头一贯以高傲姿态,及坚持所谓的“全球标准”不同,从进入中国市场的那一刻,领英就很重视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而且是从取名开始,这一点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爱彼迎很像。

领英进入中国市场采用的“高端用户影响大众用户”推广战略,先从白领精英人士、海归等人群开始推广,也就是“从高端到大众”的策略。

所以在发展初期,领英的确凭借着商业定位和职业定位,吸引了一大批商业用户和职场精英涌进领英,让领英的热度几度高涨,快速完成核心用户群积累,领英是成功的。

但领英的市场拓展策略有一个非常不利的弊端,也会限制及影响其后来拓展大众市场,这就会让领英的平台形象在用户心目中形成鲜明对比:职场精英用户很喜欢,但无法吸引大众用户。

而很多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及产品大多喜欢从免费开始,从大众开始做起,领英的平台定位注定不能成为服务大众的产品,只能影响特定的用户客群。

领英作为一家国际职业社交平台,采用的是全球化策略,尽管有了本土化的名称及简体中文版,但领英依然是有着很浓厚的国际范儿,对于商务人士和职场精英来说,会很喜欢领英的风格。

尽管领英推行本土化,但在产品注册流程繁琐,交互体验感差,产品更新速度慢,页面设计感看久了也会失去新鲜感。

领英更像是一个集个人博客、形象展示、动态分享及交流互动的职场工具,是职场社交平台的1.0版。

长久下去,领英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很难建立可持续的用户黏性,不利于长期发展。领英后来持续发力内容建设,邀请行业领袖作家入驻,产生了一定的黏性。

2015年,领英中国研发团队独立开发了职场社交APP赤兔。沈博阳撰文称, 赤兔马可以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我们希望中国职场年轻人借助这款产品,能成为“千里马”,驰骋职场。

不过领英推出的赤兔APP上线1438天后,因为最终因用户量始终低于预期而放弃, 2019年7月31日赤兔正式下线。

2021年12月,领英中国又推出了招聘平台“领英职场”,本来想通过招聘业务重振领英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但显然无法与国内的猎聘网等对手相竞争。

领英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场职场社交的外来者和先行者,但后来受到脉脉、钉钉等中国职场社交平台的强势追击和激烈竞争。

以脉脉为例,这款职场社交APP,在基本功上与领英相同,但更懂中国用户,不仅可以建立圈子,进行交流,还能掌握行业动态、分享职场经验和话题热点,特别是新增了很多吐槽爆料等内容有了很好的用户黏性,在拓展人脉功能上,脉脉的跳槽、挖人、找钱、找关心等需求很好地吸引了中国用户。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脉脉注册用户超过1.2亿,无论是用户数规模,还是活跃度,以及用户评价,脉脉已经远远超过领英。

职场社交本土新力量的崛起直接冲击了领英,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领英并没有抓住红利期,步子慢了很多。据媒体报道,沈博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从不使用微信。

所以在2021年10月,微软官宣关闭领英中国的社交功能,领英在中国市场就失去了“灵魂”,当领英失去社交功能,只会被用户抛弃。

2017年6月,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离职,成为领英中国的一个标志性转折事件,后来的继任者也没能扛起领英的职场社交大旗。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领英全球用户数量高达8.3亿,而据截至2020年年初数据,领英中国会员只有5000万人。

可见,中国用户数量在领英全球总用户规模数据中,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

2021年10月,从领英关闭中国社交功能的那一刻开始,领英在中国市场只会加速衰退。如今领英决定关闭“领英职场”,意味着领英再度痛失“灵魂”。

领英作为一家全球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与博弈,但平衡两者是一门艺术,很难两全。

总体来看,领英依然没有逃脱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问题,最终还是没能玩转中国市场。

领英未来会完全退出中国吗?

两年前领英关闭社交功能,两年后再度关闭中国市场本土求职平台“领英职场”,意味着这家全球职业社交巨头彻底关闭了中国市场的To C产品及服务。

那么,领英未来会退出中国吗?

领英在声明中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提供领英人才和营销解决方案,今年晚些时候即将落地中国内地的领英学习解决方案,以持续支持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领英未来主要服务To B端,为中国企业在领英的海外网站上发布招聘及营销等信息,提供推广内容、建主页等“出海”服务。

领英最初以职业社交为突破口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变成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服务,就像爱彼迎关闭中国境内游业务,全面服务出境业务,谷歌关停了中国市场的搜索引擎业务,但仍为中国企业提供海外搜索引擎、广告及营销业务一样。

此外,领英去年在中国市场发力HRSaaS业务,区别于国内大多数企业以薪酬管理、招聘管理为核心功能的HRSaaS产品,领英的HRSaaS更加侧重于人才管理。

领英的HRSaaS业务在中国市场主要是为各领域的头部跨国企业服务,即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以及有全球化需求的中国公司。

所以,从短期来看,领英不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B端业务将会为领英提供发展机会。

不过,对领英的用户来说,没有社交功能的领英,早就失去了灵魂,领英时代早已过去。

※新西兰全搜索©️版权所有

敬请关注新西兰全搜索New Zealand Review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公众号。从这里读懂世界!️